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朱德 >> 我的劳动
朱德年轻时寻找“出路”的故事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12-12-26 09:41:00    中国青年网

朱德经过两年长征,于1936年12月和毛泽东在陕北保安会合。资料图

  1905年,朱德到仪陇县参加“县试”,接着又往顺庆府(今南充市)参加“府试”,两次均顺利通过,全家为他高兴,似乎已经看到了他光明的未来。1905年9月,清政府宣布取消科举考试,代之的是在各地兴办的“新学”。1906年,朱德先后考取了南充县高等小学堂和顺庆府中学堂,朱德初次学习了国文、地理、历史、英文、数学、物理、化学、日文等课程。顺庆是仪陇等8县的府治所在地,地处陵江西岸,是川北地区水陆交通要道和经济中心,在这里,朱德的视野一下开阔了许多。学堂监督(校长)就是后来的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张澜先生,学校的其他教师刘寿川等人也是曾留学日本,思想开明、激进之人。他们经常对学生灌输进步思想,并结合讲课隐约抨击清王朝,甚至在公开场合还向学生们大声疾呼:我们现在就快要亡国灭种了,希望同学们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去救国。这些思想使朱德受到极大震撼,进一步懂得了“爱国必先救国”的道理和“治国必先强体健身”的思想。朱德常常以诗词来抒情言志。1906年离别顺庆府中学堂时,赠与同窗好友互勉的一首诗曰:

  骊歌一曲思无穷,今古兴亡忆记中;

  污吏岂知清似水,书生便应气如虹;

  恨他狼虎贪心黑,叹我河山泣泪红;

  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

  1907年春,朱德考入了成都体育学堂。成都是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此,他又步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学堂里已有同盟会的秘密活动,在校期间,秘密传阅到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扬民主革命,反对君主立宪。他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决心参加同盟会,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他多方打听同盟会的消息,可惜未能如愿。

  

1937年春,朱德和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在延安。资料图 

  1908年,朱德从成都体育学堂毕业,回到仪陇县担任县高等小学堂的体育教师兼管庶务。在偏狭闭塞的山城,传统势力依然主宰着一切,不用说别人,连朱德的父亲对他所要教的“新学”都非常不解。朱德回忆说,父亲问我,“体育是什么意思。我解释以后,他大叫起来,说全家苦干12年,为的是要教育出一个子弟免得全家挨饿,而结果却是打算去教学生怎样伸胳膊迈腿。他大叫大闹道,苦力也会干这个!他接着跑出家门,一直到我走,他也没有回来。”在学校,一年多的教师生涯使朱德看到了封建势力的顽固,新旧思想斗争的尖锐。严酷现实让朱德感到“教书不是一条生路”,决心重新选择新的救国之道。他决定到云南去。为什么非要到云南不可,朱德后来回答说“问题就是非得救国不可。那时候,云南靠近边疆,是一个很重要的国防地带”,1909年初,23岁的朱德经过70多天的艰苦跋涉,徒步走进了云南省会昆明的城门。朱德曾作诗云:“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这时的朱德已是一个胸怀大志的爱国青年,在不停的追求与探索中,开始了他实际的革命生涯。

编辑:刘敏慧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