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红二十五军的部分领导干部。前排左起:吴焕先、郭述申、徐海东、戴季英、赵凌波。资料图
转眼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看着同龄的孩子有书读,徐海东很是羡慕,他一遍遍地央求母亲要去读书。然而,对于这个穷困的家庭来说,生存都是困难,读书更是奢望。终于在徐海东9岁那年,因为舅舅当上了教书先生,上学的愿望总算得偿所愿。但是在那国难深重,民不聊生的时代,穷人家试图改变命运的努力都是徒劳。
学堂中的徐海东备受富家子弟欺凌,在一次和地主儿子的争执中,他失手打伤对方,更是让徐海东的学校生涯匆匆画上了句号。徐海东被迫辍学,成了徐家老窑的第7代泥巴人,跟着父兄在烟熏火燎中苦做了11年。
1935年,徐海东在陕南。资料图
192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暴行的运动--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迅速席卷全国,国民革命的新思想也吹进了大别山区。徐海东读私塾时的同学、共产党员吝积堂这时从武汉回到了家乡。通过吝积堂的介绍,徐海东知道了“十月革命”,往昔的苦难经历让他产生了“找革命”的思想。
两个年轻人怀揣共同的革命理想,步行240多里,来到了湖北武昌。然而,初到武昌的他们“工作找不到,革命没有门”。读书不多的徐海东只能靠从长江里挑水卖来维持生计。从长江中挑一担水要登60多级台阶,每天担十几担水要负重爬1000多级台阶,然而,为了心中的革命理想徐海东苦苦奋争。
1925年4月8日,是徐海东终身难忘的日子。经党组织批准,由吝积堂、李树珍介绍,徐海东在武昌都府堤41号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用挑水挣来的钱交了第一笔党费。
回想起自己的苦难经历,联想到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徐海东突然感到自己肩上担子沉重,“但困难再大,也要去战胜它。从今天起我就是共产党人了,我要更勤奋的学习,党指向哪里就战斗到哪里,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战士!”徐海东默默宣誓。
从游击战中走出的“徐老虎”
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东誓师北伐。早已决心为革命效力的徐海东在征得党组织同意后,与吝积堂、李树珍一行人秘密南下,加入北伐军。
加入北伐军的徐海东,作战非常勇敢,很快便升任三十四团三营九连代理排长。不久,在攻打汀泗桥的战斗中,徐海东带领一个排,采取迂回偷袭的战术,一举歼灭北洋军阀吴佩孚的4个炮兵连,并缴获12门大炮,受到全师的通令嘉奖,由此正式晋升为少尉排长。
1935年9月18日,由红二十五军与西北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合编的红十五军团成立,徐海东(左)与刘志丹(右)共同检阅部队。资料图
正当北伐连连告捷之际,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撕下假革命的嘴脸,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下令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噩耗接连传来,共产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徐海东也回到了老家。
回到家乡,熟悉的地方加上过往军队工作的经历,徐海东很快就组织起了湖北省第一支“工农军队”。
1936年2月,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部分领导干部在陕西淳化县。左起:王首道、罗瑞卿、杨尚昆、程子华、聂荣臻、陈光、徐海东、邓小平。资料图
同年11月,徐海东带着这支只有17人、一支手枪、8发子弹的革命队伍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别山地区首次武装斗争--“黄麻起义”。
黄麻起义的消息,震撼了武汉、南京的国民政府,他们纠集一个团的兵力对黄安城进行围攻。鄂东军奋勇应战,终因寡不敌众被击败。
大量革命同志的流血牺牲,使徐海东开始认识到:革命不是儿戏,革命不仅要有枪杆子,还要学会抓住枪杆子,打游击也许是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