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徐海东 >> 我的劳动
窑洞中走出的“虎将军”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12-07-31 11:46:00    中国青年网

徐海东大将 资料图

  “大别山是英雄山,大别山里出好汉”这是大别山区孩子们经常唱的歌谣,也是真实的历史写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培养了无数英雄豪杰,名列人民解放军十大将第二位的徐海东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员。

  这位从大别山里走出来的红色窑工,身经百战,9次负伤,身上留有17处伤痕,人称“徐老虎”、“虎将军”,其威名常常使敌人闻风丧胆。

徐海东 资料图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85年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让我们随着徐海东大将之子、原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的讲述,一同走进徐海东大将一心向党、无私奉献,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光辉人生。

世代窑工走上革命道路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徐海东(左)与红二方面军第六团团长陈伯钧(右)第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中)合影。资料图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在他的《西行漫记》中写道:“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当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为什么徐海东大将被称为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最神秘的一位,面对中国青年网记者的疑问,徐文伯解释道:“这其实和我父亲的出身有关系,他是窑工出身,也正是世代窑工的苦难经历赋予了我父亲强烈的无产阶级意识,塑造了他坚强、勇敢、无私、诚实的品格。”

  朱德、徐海东等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左起:徐海东、朱德、林伯渠、叶季壮。资料图

  徐海东,原名徐元清。1900年6月17日,诞生在大别山深处徐家桥村一个世世代代烧窑的窑工家庭。后来为何改名,徐文伯说:“父亲参加革命后为了表明革命的决心,便把‘徐元清’改为了‘徐海动’,喻意要像哪吒那样,把沉闷的大海搅动起来,改天换地。而后来久而久之‘海动’被叫成了‘海东’,他便顺应民意,索性把名字改成‘徐海东’”。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日益深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势力的压榨让百姓穷困到了极点。徐海东的父亲终年辛勤劳作,却仍养不活一家人。作为家中第七个孩子,幼小的徐海东是靠着嫂嫂们的奶水才得以存活。

编辑:朱琪红 来源:中国青年网综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