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物推荐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调查:毕业季·创业记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13-06-20 09:56:00    中国青年网

 

 

 

 

  毕业季,除了与离别如影随形的眷恋,不少同学感叹,难逃“毕业就是失业”的魔咒。今年又被称为应届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创业成了一些大学生的选择。“青春”、“创业”这样听起来充满活力而光鲜的词语后也潜在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但,总要选择,总要取舍,而且必须承担。对于这些大学生创业者,没有人能够有百分之百地把握预测他们注定成功或难逃失败。只不过,他们的“理想”和“未来”实在不能“圈养”,一定要出来闯荡一圈。在这个疯狂的毕业季,喧闹中,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们都在诉说着关于“青春”与“未来”的故事,听一听,也许有你现在或是曾经的影子。

  人物:李念、郝放、容博凡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

  公司:北京中视格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爱情迸发出无人机航拍

  一个浪漫的念头,点燃了创业的灵感;不断地付出,让三个小伙子看到了创业的希望。三个文科男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安分。放弃考研、排斥出国,在办公室当个白领?N0!他们总想自己主导自己做的事情,“给别人打工有点儿不爽”,于是干脆自己创业。

  “灵感”转换成现实

  无人机航拍,简单说就是通过可遥控的飞行器将摄影摄像设备吊到空中,并完成目标拍摄。三个电视系的学生怎么开始了这个冷门方向的创业?主要是来自带头人李念的一个浪漫想法。

  “大二,在我和女朋友两周年纪念日的时候,我想用遥控飞机吊个小礼物,飞到她寝室窗台送给她。”李念颇以为傲地介绍他的“点子”。于是,他找资料自制飞机模型。就在这个制作过程中,他发现“把手机或相机吊到天上拍摄稳定性很好”,灵感就在这一刻闪现了——无人机航拍。一向行动派的李念便通过自己的存款和向家人借钱筹集了第一笔资金,继续研究下去。后来,他的同学郝放、容博凡也加入其中,三人帮便这样组成了。

  但“灵感”转换成现实需要付出很多。“切碳板到耳鸣”、“焊接头到手抖”、“在上百种发动机中挑选一款”、“反复的载重试验”……8个月的时间,三个小伙子一直和这些设备零件生活在一起,就连宿舍的桌子也被各种零部件霸占着,不时还缭绕着缕缕焊接产生的烟气,他们还要自学数控等很多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东西。终于,他们基本自己完成了三架无人机的开发制作。

  风险面前不退缩

  “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的产品定位,并想办法把它们推销出去。”投入精力搞研发、做好产品,是三个小伙子认为创业首先要做的事情。

  “现在我们自己搞的这一套产品和系统已经基本成熟了,开始和客户有一些合作。”产品有了,如何经营便成了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今年4月24日,他们的公司“北京中视格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了。

  没有哪个创业者在征途中不遇到困难,除了那些劈头盖脸迎面而来的现实问题,心理魔鬼似乎更具杀伤力。

  “创业就是给你的空间太大了,有一天你畅想得很美好,然后又在某一天突然觉得目前你什么都没有,所以心理上有一点儿犹豫,没有归属感。”无所不能与一无所能似乎就在一线之间。李念坦言,这个问题到现在一直也还没有解决,因为他还在创业的路上,他们就是要不断战胜对归属感的依恋。容博凡说,“每天都有困难,每天都得去完成,每天都得全力以赴。”

  但是,创业就意味着高风险。“风险无外乎不赚钱。如果失败就只是创业失败了,又不是活不起,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就继续去找工作呗。”小伙子们直言,创业赚的是梦想的钱,而为了梦想他们也愿意承担。

  在三个小伙子看来,创业就是自由选择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一点个人价值。

编辑:刘钊汐 来源:北京晨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