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黄炎培 >> 我的劳动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的爱国者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12-03-29 22:30:00    中国青年网

   千山万水我何曾,

  解放追随愧此身。

  双鬓斑斑知未晚,

  大群改造作新人。

  这是一位八旬老者追求进步的迫切心情。这位老人的一生,经历了腐败透顶的清王朝、军阀割据的民国、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直到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他是教育家,又是实业家们的组织者,还是同共产党合作进行民主革命的坚强斗士。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位杰出的爱国者,走近黄炎培。

  探求新学的热血青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有列强欺侮压榨,内有清庭衰微败落,正是民族苦难日深之时。大批的青年学子不甘忍辱偷生,奋起求新,盼望求得改变中国命运之法,黄炎培正是其中之一。

  一直接受传统教育的黄炎培21岁时已考取秀才,可自幼生长在人文荟萃、信息灵捷的上海,也让他不同于一般秀才而多了一分圆融与开阔。眼见山河破碎,黄炎培早已对科举取士、读书做官不感兴趣,他向往新学,渴望求知强国。

  1901年,怀揣着“跳出圈子,跨上新文化教育舞台”的理想,黄炎培考入了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师从教育家蔡元培。

  南洋公学是中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所大学。黄炎培考上的是公学新设的特班。该班由晚清翰林张元济倡议筹办,考试非常严格。后来,从这个班走出的大师级人物还有邵力子、李叔同、谢无量、胡仁源等。

  对于青年黄炎培来说,入读南洋公学并且遇见了蔡元培,是他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黄炎培对这位“衣冠朴素、仪容整肃而又和蔼可亲”的老师十分崇敬,从建立师生关系之日起,无论在思想上、事业上还是政治上都是亦步亦趋。在蔡元培的引导下,他也尤其重视学习演说,以图“唤醒民众,开发他们的知识”。而蔡元培炽热的爱国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黄炎培,使他接受了“教育救国”的观点,并在日后倾力践行。

  1902年,南洋公学爆发了中国学运史上的“一声霹雷” --“墨水瓶事件”。当时,学生们日益推崇民主自由思想,而个别教师仍习惯用专制、苛刻的礼教来束缚学生,对学生中萌发的新思想也不理解,双方的冲突最终导致公学200余名学生(除了几个老师外)全体退出学校,尽室皆空。

  这次学潮也在黄炎培的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身为亲历者,在那个人人做惯了奴隶、且唯恐做奴隶而不可得的社会里,黄炎培第一次感到自己作为一个“人”而把握了命运,表现出了正义和勇敢。不仅如此,他也从此不再停留于“国家前途究竟将变到什么样”之类的文人兴叹,而决意投身于救国实践。因为,他感到了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神圣职责。

编辑:吕夏池 来源:中国青年网综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