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最美基层干部 >> 最新报道
【最美基层干部】在家乡书写打工者的传奇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13-08-20 07:54:35    中国青年网

  “我的梦想就是让海龙村村民,生活得像华西村村民一样幸福!”这是有10年外出打工经历,回乡带领乡亲们致富的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海龙村党委书记鄢静的梦想。

  10年前,该村2000余亩耕地撂荒达40%,70%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80%的群众散居在土房里,全村集体负债7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1600元,村里干群关系紧张,上访不断,社会治安问题频发,连续4次选不出村支书。

  海龙村出生的鄢静,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当过代课教师。1991年到青岛、烟台等地打工、经商,创建了一支70余人的建筑队。2001年,海龙村老支书根据群众的意愿去动员鄢静回村带大家一起干。鄢静表示:“如果大家信任我,我一定要把村子搞好。”

  在上级党委考察研究后,经过“公推直选”,鄢静被推上了海龙村村支书的位置。

  为发展、为民生,首先要修通村级公路,鄢静带头拿出自己数十万元的全部积蓄,号召村民自愿、量力投资入股,筹得133万元。但在施工时,个别村民思想不通,一再阻拦,鄢静含泪当众下跪。

  在鄢静的带领下,2003年海龙村抓住了发展的第一次机遇。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顺时应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建起海龙中小企业创业与发展基地。建厂房的资金不够,他发动村干部一起凑了90多万元。企业观望情绪浓厚,他就动员租住自己房屋当作坊的正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第一个搬进村集体建的厂房扩大生产,自己却因此每月损失5000元房租。

  经过12年的发展,海龙村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示范村。截至2012年底,全村共引进企业153家,全村经济总产值达26亿元,上交国家利税480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2万余元。2002年至今,村里没有发生过一例治安刑事案件,没有发生一次上访事件。

  “让村民像市民一样生活,是我一直的奋斗目标。”鄢静说,近两年,村里修建了3520平方米的龙文化休闲广场和宽敞的村级服务中心,医疗室、警务室、幼儿园也相继落成。

  现在,村里每年按不低于集体收入20%的比例,建立了民生关爱资金,为村民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村民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少了后顾之忧。

编辑:刘敏慧 来源:《工人日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