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赵丽蓉 >> 我的劳动
有“麻辣鸡丝”赵丽蓉伴随的那些个春晚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12-11-11 00:17:00    中国青年网

  活跃在当下的娱乐明星们,不断地登上光鲜亮丽的杂志封面,为搏出位不惜制造惊人绯闻。在带给人们震撼的同时,也被这个娱乐的社会快速地消化掉。然而,有这样一位睿智而幽默的老艺术家,她因为电视娱乐而深入人心。即便在她去世12年后,我们仍然怀念她带给我们的欢乐与笑声。

  她就是赵丽蓉,她的作品,无论是小品,还是评剧、电影都给观众留下了无数欢笑,至今人们还记得老太太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歌、模仿小虎队、跳迪斯科等等风趣幽默的经典桥段。还记得她一笔挥就“货真价实”四个大字,正如她本人一个样。

人生由戏台开始

  1928年3月,赵家的第八个孩子出生了,她就是赵丽蓉。父亲赵秉忠是剧场的容装师。一岁半的赵丽蓉见人就笑,哪个演员走到她身旁都要逗逗她。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使小丽蓉还在蹒跚走路的时候,便与评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小就在戏班生活的赵丽蓉,四五岁就开始演戏,赵丽蓉后来回忆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人抱上台。老戏里不是有彩娃子嘛,过去叫大师哥,后来叫彩娃子。凡有这类的戏,都把我抱出去。那时有的小孩一见观众就哭,可我不知道害怕,上台见观众就乐,观众也乐,我也乐,从来没有哭过。”

  1936年,8岁的赵丽蓉和二哥一起被送进了小学,生性好动的二人被圈在屋里,一坐就是半天,根本学不进去。老师让念书,写大字,赵丽蓉的二哥给同学们来了一连串精彩的空翻,小丽蓉也凑过来,给大伙唱了一段,同样获得了个满堂彩。老先生找到赵丽蓉的妈妈说,“你的闺女和小子上不了学,他们不务这个,他俩课堂上坐不住,一个跳,一个唱,别的学生也学不好。” 每当回忆这段往事,赵丽蓉就很后悔,自嘲是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

  一年后,赵丽蓉跟妈妈来到上海姐姐家,令她大开眼界。在上海的赵丽蓉第一次看了电影,还接触到了很多名戏名角。在姐姐的关照下,赵丽蓉常常有机会上台演戏,为她真正走向舞台打下了基础。

  十二岁,赵丽蓉正式拜马金贵为师,专工青衣、花旦,学习《三节烈》、《二美夺夫》、《吴家花园》、《珍珠衫》和《桃花庵》等。旧时学艺,如果唱不好,做不到家,师傅打骂,不给饭吃理所当然。

  赵丽蓉回忆说: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起来练功,喊嗓子。夏天就着露水练,冬天是哪儿冷,哪儿有冰窟窿就往哪儿去,因为听说挨着有水的地方吊嗓子可以练出水音来。戏班里长期耳濡目染,使她练出了一副好耳朵,加上记性好,同样一段唱,她一唱,那味道就不同,能唱出自己的特点来。

  十五岁时,赵丽蓉开始担任主角,在张家口“庆丰戏院”演出。1945年,张家口解放时,她积极排演了许多“解放戏”,如《白毛女》、《血泪仇》、《兄妹开荒》、《夫妻识字》、《赶路程》等。北京解放前夕,赵丽蓉来到门头沟“青年剧社”。门头沟解放的当天,她主演《白毛女》庆祝解放。1949年北京解放后,她又在“华北”、“广和”、“民主”等剧场演出了该剧,轰动了北京。

“麻辣鸡丝”走进百姓春晚“餐桌”

  1952年,赵丽蓉正式进入总政评剧团,后又调入中国评剧团。赵丽蓉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风趣幽默、生动鲜活、脍炙人口的喜剧人物形象。在评剧《花为媒》中扮演媒婆的赵丽蓉和扮演张五可的新凤霞演唱的“报花名”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凤还巢》、《会计姑娘》、《红白喜事》是她的拿手戏,而《杨三姐告状》中的杨母的形象则深入人心。1962年,赵丽蓉参加演出的评剧《花为媒》被搬上银幕,后来《杨三姐告状》也拍摄成电影。

  一直从事评剧艺术表演的赵丽蓉在评剧界已经声名在外,她又在评剧以外给自已开启了一片天空。1988年,年过花甲的赵丽蓉第一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表演了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60岁的赵丽蓉声名大噪。

  多年的舞台经验和喜剧天赋在赵丽蓉的小品舞台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此,赵丽蓉成了走进人们心目中的“笑星”。她连续6年登陆央视春节晚会,表演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品,其中有《如此包装》、《打工奇遇》、《功夫令》等等。

  她的小品从来是精雕细琢,非常耐看。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赵丽蓉老人,没有辜负观众的希望,她一次又一次给我们带来惊喜,而像“麻辣鸡丝”、“司马光砸缸”等许多台词成了老百姓的“口头禅”。

编辑:朱琪红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