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俞佳友 >> 我的劳动
爱洒山乡,我把青春献给你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12-11-07 15:19:00    中国青年网

 俞佳友  资料图

  深秋已至,南方的草木却未见萧瑟,乡间绿野遍山、白雾迷蒙,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盘延消失在浙江省青田县万阜乡的田野里。这里的人们喜欢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省城里来的记者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优厚的待遇和安逸的生活,主动申请下派到几乎与世隔绝的山沟沟里,扎根乡村、情系乡民,为村民寻致富路,为学子圆上学梦,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他把青春献给了万阜乡的山山水水,把真情寄托在万阜乡的一草一木,把爱留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他就是曾获得过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称号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代表、浙江日报记者俞佳友。

  大山里来了俞记者

  2009年前的俞佳友还是浙江日报的一位记者,早就因为跑起新闻来废寝忘食在报社出了名,1998年九江抗洪、2008年南方雨雪冻灾和四川地震他都在危险的第一现场采写新闻、抗灾救人。2009年1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公开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地点是条件艰苦的浙江青田县万阜乡,屡次请战奔赴新闻一线的俞佳友头一个就报了名。 

  万阜乡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西南部,是浙江省最偏远的山区之一,素有“青田西藏”之称,属高山盆地地形,面积共72平方公里,人口约0.9万人。2009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小山村,从乡里到县城要130多公里,最窄的地方不过3.5米,路边就是170米深的悬崖峭壁。初到万阜乡的俞佳友虽出身农家,对山区的艰苦条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看到满目萧条贫困的万阜乡,他还是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为了尽快深入农村了解乡情、开展工作,俞佳友给自己定了计划,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万阜乡考查个遍。他在半年内上山下坡足迹遍布万阜乡山区的90个自然村,挨家挨户地上门拜访村民,和老百姓唠嗑交心,听他们诉说生活中的渴望和困难。 俞佳友走访蒲州村时了解到村里离最近的水源地有4公里之遥,喝水全靠人力挑,每次要把泉水引进村,最后都因为一个“钱”字不了了之。俞佳友多方联系与乡里领导一起筹款,并得到浙报集团的大力支持,他带领村民在山里铺设水管。两个月后,村民在家里喝上了清冽的泉水,对这个省城里来的记者可谓“刮目相看”了。

  台风“莫拉克”袭击浙江时,万阜乡的一个村出现了山体滑坡,俞佳友开上自己的车帮忙转移群众。刚刚扶着70多岁的朱彩英老人上了车,从危险地带开出来不到几米,一块1吨多重的大石头就从20多米高的山上滚下来,砸扁了车头。有人当场尿湿了裤子。俞佳友惊魂甫定,笑着调侃:“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就这样,他和万阜乡的乡亲们结下了“共患难”的交情,他不仅成了地地道道的万阜乡民,也成为了万阜百姓口中亲切的“记者兄弟”。

  爱洒山乡 寻找致富路

  在走村串户了解乡情的过程中,俞佳友曾见过村民把从地里拔出的新鲜大白菜给猪吃。他觉得非常可惜,这无公害蔬菜在杭州市要卖好几块钱一斤,在这里却是5分钱也没人买。万阜乡平均海拔500多米,气候凉爽、没有污染、病虫害少,搞无公害高山蔬菜种植再合适不过。俞佳友和乡里尝试把打造高山效益农业定为发展方向,给万阜乡的蔬菜注册了“刘基菜园”商标,又组织农户开办了专业合作社和干菜加工厂。为了推动蔬菜销出大山,俞佳友牵头多方联系筹集了20万资金,带领村民修建了一条4米宽的水泥路直通万阜乡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村民们从此告别了在泥巴路上肩挑手扛的日子,村民们把这条路亲切地称为“记者路”。他们从深山里找到两块大石头,用车运回来,叠在通往“刘基菜园”基地的“记者路”口,做成高2米的石碑,刻上字,记述着俞佳友带领他们发展高山蔬菜的故事。

  到了蔬菜收获季节,俞佳友在浙江日报上写了大量报道大力推介万阜乡高山蔬菜,还通过网络进行营销,高山蔬菜的知名度逐步打响,收购商第一次开着车进了大山。当年,万阜乡就有498名村民靠种菜脱贫,2000亩高山蔬菜年产值超过千万元。现在,万阜高山蔬菜已经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俞家友短短一年任期到了,村民们舍不得他走,集体给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写信,希望俞佳友再留任一年。就这样,俞佳友舍不得万阜乡的老百姓,又在万阜乡留任了一年。

编辑:李盈盈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