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快看完了。”学生紧张地说。
“既然都能看懂这本书,还来听我的课不是浪费时间吗?”
学生不敢回答。
看着低头不语的学生,叶企孙笑着说:“以后再有我的课,你可以不来听了,我批准你免课。但实验你必须做,绝对不许缺课。”
在之后的一次电磁学考试中,学生信心十足交卷后,原以为至少得95分以上,却只得了83分。叶企孙告诉学生,“你的理论成绩几乎得了满分,但实验成绩拖了总分的后腿。如果实验不行,理论分数永远不可能得满分。”
学生心服口服,从此更加脚踏实地,以理论结合实践潜心学习。这个学生便是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在走向国际级大师的成功道路上,恩师叶企孙的启发和引导为李政道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的中国是一片科学的荒地,没有仪器设备,没有学科传统,没有老师和学生,当然也没有学术环境……而有的却是列强环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动荡。叶企孙就是在这样一片荒地上开垦,辛勤地耕耘科学的土壤,在土壤中撒播种子,为后来举世瞩目的20世纪中国物理科学成就而奠基。
以知识分子独有的方式,积极投身于救国运动
叶企孙生于忧患的祖国,虽然有着慎行、冷静的品性,但面对国家接连不断的灾难,他选择了以知识分子独有的方式投身于救国运动。
抗战全面爆发,北平沦陷,清华一部分师生不得不从天津走海路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