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杨彩霞 >> 我的劳动
一个“博士”园长的幼教理论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12-10-20 14:20:00    中国青年网

  青春洋溢、热情乐观、真诚谦和,是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园长杨彩霞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这位“博士”幼儿园园长最自豪的财富。她从事学龄前儿童教育工作将近20年,一路挥洒了无数的辛勤和汗水,也收获了很多快乐和成长。而这一切,只源于她的热爱。
 求学道路上不停歇的脚步
  杨彩霞的母亲是一名老师,所以她从小对老师这一职业就很崇拜。1993年,17岁的杨彩霞从湖南省长沙师范学院毕业后,就留在了湖南大学附属幼儿园任教,从此走上了幼教的岗位。
  杨彩霞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她是真心喜欢孩子,喜欢幼教职业。当时她工作的幼儿园条件不是很好,但是每天都能接触到孩子们,她感觉非常好。在湖大附属幼儿园的几年里,杨彩霞也接触到一些学前教育方面的科研人员,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杨彩霞深感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仅仅只会一些吹拉弹唱的基本技能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理论层面的知识和人文素养。从那以后,杨彩霞就重新拿起书本,开始了求学深造的努力。
  1994至1996年,杨彩霞参加了湖南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考,并获得大专学历。之后,杨彩霞又决定参加全国研究生统考。学习跟世界上的其他事情一样,越到金字塔的上方越艰难,这一次,挑战真正来临了。
  英语是全国研究生统考的必考项目,因为背单词会花去大量的时间,这让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望而却步。当时的杨彩霞还在工作,白天要去幼儿园带孩子,负责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睡,因此下班后就感觉精疲力尽了。但杨彩霞不怕,她认准了的事情就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做。其他老师们下班以后都会去唱歌、跳舞,杨彩霞则关起门来学英语、学专业课,很多时候6点半下班回来,一直学习到11点多。杨彩霞不停地做题、背单词,理解它的含义,如果有疑问她就去问自己学外语的姐姐,或者问周围的人。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她都会通过想方法、进行思维训练把它克服掉。这个过程很辛苦,但杨彩霞觉得做的过程中每次看到自己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收获,她就会觉得值。
  随着工作的深入,杨彩霞在阅读一些参考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北京师范大学有一个博士生导师是学前教育领域的,当时杨彩霞就坚定信念要师从这个领域最好的老师。2006年,她获得学前教育博士学位。提起博士生期间的学习,杨彩霞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在求学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是基础而重要的内容,除此之外,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扩大视野,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则对她影响更深。她的导师所提出的“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有定力、勤践行、明身份、存大我;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这些已经成为杨彩霞的人生灯塔,照亮了她的教师之路。
  幼儿园里来了个“博士”
  北师大博士生毕业后,杨彩霞回到了她钟爱的幼教工作岗位,不过这次是到了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这一次她的新身份是园长。
  无论学历有多高,现实的工作永远是具体的、琐碎的。所以如何将自己所学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幼儿园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杨彩霞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考验。
  杨彩霞告诉记者,挑战有三个方面:一是如何与团队合作,如何调动整个团队的良好工作状态,为孩子们和家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二是如何与多种角色和多种职能部门打交道,为幼儿园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如何统筹安排时间,将业务研究和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继续在管理上发挥多年积累的专业优势,谋求业务和管理上的深入、长远的发展。挑战往往意味着机遇,意味着突破。杨彩霞觉得将自己前期的理论学习用到孩子们及其家长们身上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杨彩霞累并快乐着。
  杨彩霞所在幼儿园有这样一个女孩,她身上有明显的男孩特点:爱玩枪和车,经常打小朋友、咬人,与男孩女孩都相处不好,是个常常被同伴拒绝的孩子。杨彩霞与幼儿园老师们一起,多次和她聊天、给她讲故事,并把她安排在一些男孩子的集体游戏中和班里的民间体育游戏中,让她在“玩”中体会如何与人相处。慢慢地,女孩能够和小朋友分享橘子了、能够在午睡后帮小伙伴叠被子了;渐渐地,有孩子愿意和她一起玩积木了,而她的表现则是上去亲了同伴一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打人家一拳。杨彩霞通过指导老师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使孩子得到了进步。“共情”是心理学的词汇,即和他人一起感受、同情。研究证明,共情会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生活在被理解、接纳的安全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们更容易对自己产生接纳与认同,也会更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即能够处理好人-己关系。
  这只是杨彩霞众多爱心教育案例中的一个。结合理论知识,也结合实验幼儿园的“实验”理念,杨彩霞将“共情、润心”的理论很好地融入到管理工作,她告诉记者,所谓“共情、润心”,是指通过‘共情’润泽儿童的心灵,为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共情环境,在家长和教师的‘共情’中培养儿童的‘共情’意识与‘共情’能力,从观念和行动层面真正实现‘共情润心’的教育目标。

编辑:李盈盈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