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向警予 >> 我的劳动
立志要做旧社会“清道夫”的女生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12-01-21 10:21:00    中国青年网

  “我能救祖国,能赶跑洋鬼子么?”

  向警予有一个“很好”的出身,她的父亲是湖南溆浦县最大的商号“鼎盛昌”的经理。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1903年,八岁时,向警予成为全县第一个入学的女学生。

  向警予小时候生活的年代,正值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时候,古老而悠久的中国被帝国主义欺凌。那时救国主义思想在一些热血青年大脑里滋生、扎根。向警予的大哥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大哥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后来留学日本并且参加同盟会。向警予大哥也是向警予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老师。

  在家里,向警予的几个兄弟姊妹十分友爱团结,大家常在一起交流思想,学习历史。尤其是,大哥爱讲中外历史故事,向警予特别喜爱,深深沉浸其中。她也常常热烈地发表意见,就这样,渐渐培养出了雄辩的才能。

  有一次,大哥送给向警予一本陈天华所著的《警世钟》。这本书她爱不释手,尤其是读到其中的这么段话,更是热血沸腾:“日本人占了台湾,俄国占了旅顺,英国占了威海卫,法国占了广州城,德国占了胶州湾,把我们十八省都划在那各国的范围之内。”这些激烈愤懑的话语激起了她的拳拳爱国情。她问大哥:“我可以么?我能救祖国,能赶跑洋鬼子么?”大哥告诉她:“能,你当然能,只要我们让老百姓们都明白这救国的道理,把他们组织起来,害怕赶不跑洋鬼子?”她记住了哥哥的鼓励,她开始为将来能救国做准备。

  救国必先兴教育

  1911年,向警予16岁,已经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浑身上下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一般女孩子不同,她不爱脂粉、不着艳妆,常常一个人坐在屋里,一边读书、一边思索。慢慢地,这个溆水河畔的少女视野宽广了,她要感受社会的脉搏,她要走出去干更重要的事。

  深思熟虑后,她十分郑重地向父母说出了自己的打算:“爸、妈,我想离开溆浦,去省城长沙报考师范。”

  父亲吃了一惊:“为什么?”

  她回答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正处危难,我要为国家尽一些微薄的力量。所以我想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将来学成了,好将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后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点贡献!”

  父亲被女儿的抱负深深感动了,支持她的想法。就这样,向警予告别了父母,第二年,也就是1912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后又转学到周南女校,走上追求新知识、新思想的道路,她知道前方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在等待着她。

  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向警予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愿望,她回到家乡,在溆浦城西街文昌阁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并担任校长。她坚信“教育救国”,在她的主持下,这所学校提倡新风尚,传授新知识,宣传新思想。

编辑:吕夏池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