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徐海东 >> 我的劳动
窑洞中走出的“虎将军”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12-07-31 11:46:00    中国青年网

徐海东大将 资料图

  “大别山是英雄山,大别山里出好汉”这是大别山区孩子们经常唱的歌谣,也是真实的历史写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培养了无数英雄豪杰,名列人民解放军十大将第二位的徐海东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员。

  这位从大别山里走出来的红色窑工,身经百战,9次负伤,身上留有17处伤痕,人称“徐老虎”、“虎将军”,其威名常常使敌人闻风丧胆。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85年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让我们随着徐海东大将之子、原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的讲述,一同走进徐海东大将一心向党、无私奉献,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光辉人生。

世代窑工走上革命道路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曾在他的《西行漫记》中写道:“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当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为什么徐海东大将被称为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最神秘的一位,面对中国青年网记者的疑问,徐文伯解释道:“这其实和我父亲的出身有关系,他是窑工出身,也正是世代窑工的苦难经历赋予了我父亲强烈的无产阶级意识,塑造了他坚强、勇敢、无私、诚实的品格。”

  徐海东,原名徐元清。1900年6月17日,诞生在大别山深处徐家桥村一个世世代代烧窑的窑工家庭。后来为何改名,徐文伯说:“父亲参加革命后为了表明革命的决心,便把‘徐元清’改为了‘徐海动’,喻意要像哪吒那样,把沉闷的大海搅动起来,改天换地。而后来久而久之‘海动’被叫成了‘海东’,他便顺应民意,索性把名字改成‘徐海东’”。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日益深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势力的压榨让百姓穷困到了极点。徐海东的父亲终年辛勤劳作,却仍养不活一家人。作为家中第七个孩子,幼小的徐海东是靠着嫂嫂们的奶水才得以存活。

  转眼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看着同龄的孩子有书读,徐海东很是羡慕,他一遍遍地央求母亲要去读书。然而,对于这个穷困的家庭来说,生存都是困难,读书更是奢望。终于在徐海东9岁那年,因为舅舅当上了教书先生,他上学的愿望总算得偿所愿。但是在那国难深重,民不聊生的时代,穷人家试图改变命运的努力都是徒劳。

  学堂中的徐海东备受富家子弟欺凌,在一次和地主儿子的争执中,他失手打伤对方,更是让徐海东的学校生涯匆匆画上了句号。徐海东被迫辍学,成了徐家老窑的第7代泥巴人,跟着父兄在烟熏火燎中苦做了11年。

  192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暴行的运动--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迅速席卷全国,国民革命的新思想也吹进了大别山区。徐海东读私塾时的同学、共产党员吝积堂这时从武汉回到了家乡。通过吝积堂的介绍,徐海东知道了“十月革命”,往昔的苦难经历让他产生了“找革命”的思想。

  两个年轻人怀揣共同的革命理想,步行240多里,来到了湖北武昌。然而,初到武昌的他们“工作找不到,革命没有门”。读书不多的徐海东只能靠从长江里挑水卖来维持生计。从长江中挑一担水要登60多级台阶,每天担十几担水要负重爬1000多级台阶,然而,为了心中的革命理想徐海东苦苦奋争。

  1925年4月8日,是徐海东终身难忘的日子。经党组织批准,由吝积堂、李树珍介绍,徐海东在武昌都府堤41号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用挑水挣来的钱交了第一笔党费。

  回想起自己的苦难经历,联想到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徐海东突然感到自己肩上担子沉重,“但困难再大,也要去战胜它。从今天起我就是共产党人了,我要更勤奋的学习,党指向哪里就战斗到哪里,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战士!”徐海东默默宣誓。

从游击战中走出的“徐老虎”

  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东誓师北伐。早已决心为革命效力的徐海东在征得党组织同意后,与吝积堂、李树珍一行人秘密南下,加入北伐军。

  加入北伐军的徐海东,作战非常勇敢,很快便升任三十四团三营九连代理排长。不久,在攻打汀泗桥的战斗中,徐海东带领一个排,采取迂回偷袭的战术,一举歼灭北洋军阀吴佩孚的4个炮兵连,并缴获12门大炮,受到全师的通令嘉奖,由此正式晋升为少尉排长。

  正当北伐连连告捷之际,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撕下假革命的嘴脸,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下令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噩耗接连传来,共产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徐海东也回到了老家。

  回到家乡,熟悉的地方加上过往军队工作的经历,徐海东很快就组织起了湖北省第一支“工农军队”。

  同年11月,徐海东带着这支只有17人、一支手枪、8发子弹的革命队伍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别山地区首次武装斗争--“黄麻起义”。

  黄麻起义的消息,震撼了武汉、南京的国民政府,他们纠集一个团的兵力对黄安城进行围攻。鄂东军奋勇应战,终因寡不敌众被击败。

  大量革命同志的流血牺牲,使徐海东开始认识到:革命不是儿戏,革命不仅要有枪杆子,还要学会抓住枪杆子,打游击也许是个好办法。

  从此,在黄坡县活跃着一支精干的游击队,他们以山林为家,昼伏夜出,日夜与敌人周旋。大股敌人来了,就在山林隐蔽;小股敌人来了,就瞅准时机,咬一口即迅速转移。

  战斗中徐海东常常挥舞大刀率先冲入敌阵,战士们见了勇气倍增,敌人见了胆战心寒,畏之如虎,“徐老虎”的名号从此不胫而走。 

  1930年春天,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鄂豫皖边特委,活跃在木兰山周边地区的工农革命军,扩编为红一军,徐海东领导的游击队也被编入其中。打了三年游击战的徐海东终于戴上了八角帽,扎上绑腿,系上皮带,成为红军一名正规指挥员。

编辑:朱琪红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