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内外:才子自风流
由于钱钟书入学时的特殊待遇和独有才华,入学后立即名震校园,成为清华出名的才子。钱钟书的学长吴组缃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与曹禺等人在咖啡室偶遇钱钟书,曹禺说:“钱钟书在那里喝茶,还不叫他给你开英文禁书看?(书库随便看,但书太多,摸不到门)”我就叫钱钟书给我开三本。随手拿起一张纸,轻轻松松便在纸的正反面写下了三、四十本书的英文名字,并且用英文写下了这些书的主要内容和各自的特点。这个故事流传甚广,钱钟书读书数量之多,可见一斑。
当年在清华大学钱钟书和颜毓蘅、曹禺并称“三杰”,而钱钟书实为三杰之首,又格外显得出众了些。教文学的吴宓教授称赞他:“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人才尤为不易得。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当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应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
那时候的清华大学与现在并无二致,男多女少,女生都是被宠爱的。那时候的女生宿舍,有个很典雅的名字,叫“古月堂”。古月堂不设会客室,男生们便都立在门口,无论春冬,无论寒暑,古月堂前总能看到一两个焦灼的身影,眼巴巴地盯着大门,盼着那一位千呼万唤始出来。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些男生中多了面容俊朗的一位,他正是钱钟书。他要等的这个女孩子,名叫杨绛。
杨绛,原名杨季康,也是一名才女,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她虽出身名门,但身上毫无千金小姐的傲气,浑身散发着恬静淡雅、朴素无华的气质。加之才貌出众、秀外慧中,身边不乏众多追求者,然而她都不为所动。直到这一年的春天,结识了钱钟书。杨绛的才气和聪慧并不亚于钱钟书,他和她,一个是出身名门的才子,一个是书香门第的才女,门当户对,佳偶天成,连她的母亲都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