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的火苗持续燃烧
如此一份夹杂了太多辛劳与压力的工作,尼红却做得风生水起,她从哪里得来的动力?一切的开端又是怎样?这还是要从她的中学时代说起。
那时,尼红的家住在库尔勒的铁道边。晚上放学回家,她常和伙伴们跑到铁道附近玩耍,看着红红绿绿的信号灯日夜闪烁,尼红觉得它们特别好看。后来,当她面临考中专选专业时,直接想到的就是“铁道信号专业也许很有趣”。也正是由此,尼红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3年,19岁的尼红顺利毕业,被分配到乌鲁木齐铁路局库尔勒电务段和静信号工区见习。读了喜欢的专业,又分配到对口的工作,这在今天看来也可以算作一种幸运,可真正投入了工作,尼红却高兴不起来了。
工作里的大量内容与尼红的想象完全不同。当时,学校里教的大多是理论和原理,可真正见到实际设备,尼红连基本的操作都不会,她只有跟着师傅不断学习。刚刚走出校门,尼红就感觉自己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课堂,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工作入门的那几年,尼红总是拿着笔和本,跟在师傅后面随时记东西,她把师傅讲的好方法、好经验一一记下,一有空就拿出来琢磨、温习。工作稍长几年后,随着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更新,尼红一直保持着随手记录这个习惯,延续至今,她已经写完了满满的十几个大本子。这些本子见证着她将近20年工作轨迹,也让她能够从中不断归纳总结,整理出了一套“尼红机车设备检测法”。现在,这套方法已经成为了段里青年职工上岗前的必修课。
尼红说,刚工作的那些年,她和所有年轻人一样,一心想着学技术,长本领,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期待着尽快证明自己的价值。其中必然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凭着那股渴望优秀的心气,她总会让自己不停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