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地图上雄鸡昂首的地方,在黑龙江的白山黑水之间,有一片惹人注目的绿色,那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国家贡献了社会主义建设所急需的木材。有一个人与这里的一草一木息息相关,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全国十大绿化标兵”之称的全国劳动模范马永顺。
他50年前是全国著名的伐树英雄;他50年后是远近闻名的植树模范。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需要,他披星戴月,拼命伐树。
马永顺先后十一次被评为黑龙江省、原东北森林工业总局劳动模范,还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资料图
为了绿化荒山,响应祖国植树造林的号召,他带领全家种树“还债”。
半个多世纪以来,马永顺的命运始终与大山紧紧相连。
循着马永顺当年的足迹,我们一起走近那片神秘的大森林,探寻伐木英雄、植树模范的传奇故事。
“森林巨子”视伐木为生命
1933年,马永顺从家乡河北省宝坻县(现属天津市)头沟庄来到当时被称为“绿色监狱”的东北林区,受尽了日本监工和封建势力把头的欺凌和压迫。解放后,九死一生的马永顺兴高采烈地响应新中国的号召,做了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的建设急需大量木材。作为伐木工人,马永顺一心只想采伐更多的木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那时候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伐木人工人全是手工原始作业。
有一次,马永顺正用手工伐木作业时,一个树杈突然掉下来,碰巧砸在他的脑袋上,尽管他戴着安全帽,但还是被砸昏了过去,工友们忙送他到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较严重的脑震荡,应休养一、两个月。但是,马永顺醒来后,摇摇头,扭扭腰,活动下手脚,都能动,就认为不碍事!趁医生不注意,他偷偷地跑回山林里去伐木了。
他的全部身心都扑在伐木工作中。他勤思考、善钻研,一门心思琢磨如何提高伐木量和伐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