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廖晓义 >> 我的劳动
用智慧与执着守望家园的行者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12-06-04 15:44:00    中国青年网

  “稍等,我接一下电话。”“不好意思,现在有点事,晚上打给你。”5月30日晚,一边在机场等待接站人员一边与记者商量采访事宜的廖晓义,又一次被“抢”走了。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世界环保日(6月5日)即将到来,廖晓义日程排的满满的,工作异常忙碌。跑项目、做讲座,她如一个陀螺般不停歇地转动着,记者在电话的另一端见证着她的忙碌与激情。

  从哲学学者到环保斗士

  现在为大家所熟知的知名环保人士廖晓义其实是“半路出家”,本科与硕士阶段都攻读了哲学的廖晓义一度以为自己会一直“搞学术”,但老同学的一篇关于环境的文章却让她走上了环保这条“不归路”。

  1990年,还在潜心做一名中国社科院马列所研究员的廖晓义受到了一个不小的冲击,为了反驳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地球正在被人类自己的发明创造毁灭”的观点,她大量阅读相关资料,看到的却是触目惊心的现实--上至大气下至深海,污染无处不在……地球母亲是那样的脆弱。

  “廖晓义是一个敢做敢为的人,只要认准的事一定会去做,从来不后悔。”朋友曾经这样评价她,她也确实是这样的人。了解了情况的廖晓义立刻决定要为地球母亲做点什么。于是,她的第一篇关于环境的文章--《中国的工业化环境的代价》问世了。虽然文章最终发表在了权威专业杂志上,但廖晓义知道,关注到该篇文章的人还是寥寥无几。

  什么传播方式能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廖晓义想到了电视。于是,为了环保,她又变身为一名电视人。她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成立了摄制组,自己写脚本,与伙伴们一起先后采访30多位生态专家,历时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制作出了她作为独立制片人的处女作《绿色访谈录》。这期间,她曾经抱着脚本四处寻求资金;她曾经抛下远在美国的丈夫、女儿只身回国;她晚上睡在没有窗户的陋室,整日以煎饼充饥……历经千难万难,纪录片终于完成了,但却没有一家电视台愿意播。廖晓义被人评价,“太超前了”。

编辑:吕夏池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