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三个,真好!”这是一位妇产科医生在生命弥留之际留下的最后的话,其间充满了职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个医生就是林巧稚--一个终身未婚,却拥有最丰富的母爱;没有子女,却是拥有最多子女之爱的传奇女性。她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她一生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她走的那一天是1983年4月22日。闻讯赶来哀悼的人络绎不绝,有她生前挚友、同事、学生,有她生前诊治过的患者和她接生的人,还有日理万机的中央领导同志。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早年留学新加坡,是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归侨。思想开明的父亲没有因为巧稚是女孩而轻视她,因此巧稚没有像其他女孩一样裹小脚,早早嫁人,而是从小就跟着哥哥和父亲一起学习英文,诵读圣经。然而不幸的是,在林巧稚5岁时,她的母亲因为身患宫颈癌不幸去世,而父亲在母亲去世之后不久也因伤心过度病倒了。“学医,当个医学家”当时还是个孩子的林巧稚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在心底里植下了学医的宏愿。
在林巧稚20岁那年夏天,她离开家,乘船去了上海,去报考有教会背景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林巧稚没有出过远门,一路上新鲜和不安如影相随。而临行前父亲那句“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教诲更是一直萦绕在耳边,让她心中更多了份沉重。
七月的上海酷热难耐,考场上的林巧稚奋笔疾书,因为她知道这次考试只招收25人,她只有全力以赴才能进入这所她梦寐以求的大学。忽然,安静的考场有些躁动,只见一名女学生被抬出了考场。天气太热,这名女生中暑晕倒了,监考老师因为是男的而不方便施救女生,只能差人联系考场外她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