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总是“愿望比现实更美好”——刚从2011年南非德班气候大会现场回来的复旦大学环境系大一学生赵政,对此感觉强烈。但德班会议的经历又让他觉得,“如果所有年轻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生活着的每一个当下都意味着未来,那环境问题的解决就会有希望”。
作为中国五位青年代表之一,也是此次参加气候大会的最年轻代表,赵政在12月4日举行的中国角系列边会的启动仪式上发出倡议:共同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他呼吁全世界青年从自身做起,以一传千,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递到更多人心中。
担心:谁真正关心未来
11月29日,赵政跟随中国代表团到德班参加气候会议。这是中国青年第一次出访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也是中国青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参与节能减排迈出的一步。
赵政在出发前一个月就开始做准备了。他给身边关心环境的同学发邮件,让大家讨论“如何为本世纪末把气温升高控制在2℃出力”。一夜之间邮箱就被撑满了,这让赵政觉得:“环境问题怎么会有人不关心呢?”
让赵政得出这一感觉的,还有媒体的报道——“德班气候大会承载着历史重任,是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因此,在赵政心中,这次去德班,将见到一幅全球所有国家都为地球气候变化忧心忡忡,并共同讨论解决方案的感人场景。
但在德班参加的第一次旁听,赵政就被上了一课。他看到,太平洋岛国代表发言时表示,即便本世纪末气温升高控制在2℃以内,也会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而加拿大、美国这些国家发言时,虽然也表达了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但明显让人感觉不迫切;轮到欧盟代表发言时,他们表态坚决支持京都议定书二期承诺的兑现,但是要求把全球碳排放交易都放在欧盟,确立欧盟在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霸主地位。孟加拉国代表急了,他们表示,气温升高控制在2℃之内绝对不够,“我们不仅会面临洪水,还将面临水土流失带来的土壤问题。”
“我前所未有地感到,如果不是环境变化马上要影响到我们所有的人,那么大多数人永远都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也许有人会关心几十年后我们子女的生活环境,但对于我们的孙辈或者更遥远的未来,谁会关心呢?”赵政第一次感到环保问题令人很无奈。
行动:1人去影响1000人
“过去我觉得关注环保是件很小众的事情,去了德班才发现,其实关注环保的年轻人很多。也许,只有现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环保,他们才可能在未来代表全人类的利益。”这是赵政从德班回来后最大的感触。
赵政的高中三年,花费了很多时间在环境保护上。他从高一开始就参加了国家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团队,还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垃圾分类合作论坛、根与芽百万植树项目、利乐包回收等活动。在同学们忙着备战高考时,赵政却像股民每天必须看K线图一样,每天关注环保类网站,一有环境保护活动就想办法联系参加。上大学后,赵政发现环境学院同班同学中,包括他只有3个人是第一志愿入学的;和师兄师姐聊天时,发现系里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与环境没有一点关系。
显然,德班会议打开了赵政的视野。关注环保的年轻人比他想象的多得多,关注方式也不只搞环保活动这一种。“和我一起跟随代表团参加会议的北大博士生阳平坚一直关注环保领域的技术难题;另两名艺术专业学生的理想是‘拍票房火爆的环境大片,用艺术影响他人’。”在会场外,他还遇到了自费去德班参加全球气候大会的民间组织的年轻人。“他们住青年旅馆,吃方便面,对环境保护的热情超过了我的想象。”
国外年轻人中同样不乏环保的积极支持者。旁听会议时,他目睹美国女学生在美国代表发言时,第一时间站起来批评美国代表的发言;而加拿大年轻人则在本国代表发言时,背对着主席台排成一排,“我想,大概年轻人才是改变环境的力量。”
赵政过去曾梦想成为一名科技领袖,发明节省能源的机器,“现在我想把环保理念带给身边更多的年轻人,就像我在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时那样,如果我能够感染1000个年轻人,这1000个年轻人再1人说服1000个年轻人节能,一下子就有100万个人了。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度电,那么一年节省的能源就很可观。”
分享到:中青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