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沈阳军区某集团军特种作战团优秀士官曾昇铨是个“跳出来”的典型。去年8月19日,他在完成全军首次夜间“三无条件”下400米超低空伞降训练时,在主伞突发故障无法打开的情况下,打开备伞安全着地,创造了奇迹,由此也引发了总部和沈阳军区领导对这名普通特战兵的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曾昇铨人生精彩时刻不只是科尔沁草原暗夜那惊险一跳。在他身上最值得学习的还有:一名普通士兵在全军深入贯彻主题主线、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度自觉精神;他为尽快实现从传统特战兵向信息化作战精兵转变所作的种种努力,为提高部队体系作战能力所作的突出贡献。
曾昇铨的典型例证提醒我们: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我军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过程中的一场深刻变革,它包括物与人两个方面。只有从战斗力最基本的要素——士兵转起,才能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去年岁尾,在沈阳军区举行的爱军精武标兵选拔比武中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一幕:从全区各部队选拔的45名优秀军事人才一字儿排开坐在电脑前。他们中既有佩戴大校、上校军衔的指挥员,也有普通士兵。沈阳军区7名常委现场观考。考核内容涵盖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作战理论等各个方面,结果某特战团班长、中士曾昇铨竟以总评98分的优异成绩拔得头筹。
“如果每一个作战团队能拥有一大批像曾昇铨这样具有较高信息化素质的精兵,那么部队向信息化转型的步伐一定会大大加快!”曾昇铨所在的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军长潘良时向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3 年前,这个集团军接受了军委总部赋予的陆军部队信息系统综合集成试点任务。根据试点方案,该集团军将新配发数以千计的新型指挥信息系统,并对数百个武器平台进行信息化改造。在这项试点的开始阶段,许多人都认为只要把这些硬项目完成好,部队就可以顺利实现向信息化的转型。
然而,后来的实践却证明,比完成这些“物”的改造项目更为艰巨困难的是“人”的转型工作,这其中既包括各级军官,更包括担负信息系统操作、维护和武器平台操纵的士兵信息化素质提升。以曾昇铨所在某团为例,具备组网作战功能的单兵信息系统刚下发团队时,全团只有曾昇铨等几名士兵能熟练运用。团里充分发挥他们的“种子”作用,在较短时间就培养了数以百计的骨干,使该系统的综合集成走在全集团军信息化建设前列。
分享到:中青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