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

http://www.youth.cn  2013-09-01 10:19:00  中国青年网

  “你这次获奖的是什么发明专利?”

  “是我发明的一种升降鞋。在刷洗大车和更换灯泡的时候多会用到梯子,但是梯子一来不安全,还不能快速随意移动;我设计的这种鞋子不仅安全可靠还可以随意走动。”

  “很好,同学们,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

  这简短的对话,出现在8月22日上午的人民大会堂,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结束之后。而对话的双方,分别是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这次获奖的学生代表。

  最好的老师:兴趣+培养

  设计移动鞋的小姑娘叫徐书晗,来自山东临沂沂州实验中学五年级,虽然只有10岁,但显然对这样的场面毫不胆怯。她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去美国参加过创新思维大赛,也到过韩国参加机器人大赛。

  是怎样被发掘出这样天才般的科技潜质的?徐书晗说,这源于她所在的学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每年都会举办科技节,并且成立了少年科技学院,选拔和吸收对科技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并有专人加以培养。

  像徐书晗这样的同学,在她的学校里还有很多。她说,家长一般不会反对他们专注于科技兴趣而怠慢学业,因为入选科技学院的,大都是班上的尖子生。

  当记者问道有没有厂家对她的升降鞋感兴趣时,她神秘地笑了笑说:“目前已经有几家了。”

  如果说10岁的徐书晗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推开科技创新大门的话,那么作为获奖者代表,在大会上发言的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中生徐紫宸,则更多的是由于兴趣的驱使。

  “兴趣体验,科学实验,生产实践”,这就是她的创新三步曲。2008年,刚上初中的她细心观察了黑板粉笔灰槽,发现这种固定式的设计既不利于卫生清洁、也不利于清洁者的身体健康。苦思冥想后,她决定将其改装为活动式粉笔灰槽,设计成功后她将人生的第一张设计图和改装模型拿去参加了重庆市中小学首届“科技之星”创新大赛,并荣获二等奖。

  “如果说第一次科技创新让我收获了什么,我想是兴趣体验。一块小黑板,让我体验了科技创新带来的乐趣、体验了科技创新带来的激情和荣耀,也扬起了我发明的翅膀。”

  此后的徐紫宸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她已申请国家专利19项,其中公开发明专利8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1项;也曾在多个创新大赛中获奖。

  成功的途径:坚持+合作

  如果你认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只有一些发明创造的“小儿科”,那大会发言者、来自清华大学的张金松的获奖成果则会让人为之一振。

  今年4月12日,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成果,被杨振宁称赞为“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第一次诺贝尔奖级别的物理学论文”。

  谈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张金松就像在谈论自己的情人一样语调温柔:“她最为美妙的地方主要有两点,第一,处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电子与普通材料中的电子相比,就好像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一样,互不干扰,高速运行;第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材料本身就是一个铁磁体,因此不需要任何外加强磁场,就可以让电子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为这个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这意味着,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如果能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将很有可能开启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为了寻找和验证这一效应,他和团队整整花了4年时间,测量了1000多个样品。“对于我自己而言,在整个项目上花费了至少1万个小时。所以我把自己的全部感悟和体会凝结成我认为最重要的两点,与同学们分享:第一点是持之以恒。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做科学研究或者任何其他创新工作,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遇到困难和失败,是非常正常的。我们测量了1000块样品,前面999块都没有成功。所以我们经历了999次失败都没有放弃,才换得了最后一块的成功。为什么我们能如此坚强?因为我们并没有把失败当成失败,而只是把它当成一次难得的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机会。第二点是团队合作。现在我们很多重要的研究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和睦的环境,积极向上的心态,浓厚的学习气氛,能使一个团队充分凝聚起来,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和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状态的最好方法就是与人为善,互帮互助,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会使团队工作更加充满乐趣。”

  评选的标准:优势+潜力

  从小学生到博士生,此次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年龄范围跨度如此之大,在评奖时是如何掌握入围标准的呢?评审委员会成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此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评选规则严谨且比较容易操作,而他们在评定时,也分为了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4个评委组,来自中科院、科技部、科普教育界及高校和中学的多位专家进行了细心评定。

  王渝生表示,评奖的标准,除考虑科技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最看重的一点是是否“崭露头角”。对于“崭露头角”的理解,王渝生说,评审规则有四点要求:第一,在挑战杯或者其他国家科技竞赛中拿到过名次;第二,是否有发明创造申请过国家专利;第三,是否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第四,专注于某个领域有突出的发明或者贡献。

  “其实第四点就是针对一些平时不太突出,但这次被突然发掘出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或者是专注于某个课题很多年,突然发表出一个高质量论文的现象。”王渝生表示,评审组还对创新做了讨论,认为创新不同于创造,应该是想象力与动手能力的交集,“还要看发展趋势和潜力”。

  (科技日报北京8月23日电)

  《科技日报》(2013-08-24 一版)(中国科技网)

编辑:刘敏慧 来源:科报网

返回首页>>

分享到:中青微博

相关阅读
  •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证050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