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困难 锤炼意志
人常用“左膀右臂”形容得力的助手,二者兼具方能保持平衡。常人或许想象不到独臂生活将是一种怎样的情形,也不敢想,但这对失去右臂的丁晓兵而言,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谁也不知道年轻军人丁晓兵历经了多少磨难,但当你看到他手脚并用,一只脚踩着鞋带一端,一只手把鞋带顺过来再系到一起时;当你看到他在有蚊虫叮咬时,只能把左手和蚊子一起往墙上拍,痒的受不了就在墙上蹭,蹭得手背都渗出了血时。你会重新思考,这些健全人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动作也许并不简单;除了洗衣做饭等生活自理的困难外,更大的困难是重新学习军人的基本技能。到毕业时,丁晓兵已经能够全靠单臂完成跨越障碍、整理内务、射击冲锋,甚至连引体向上、单杠大回环这样正常人都很难完成的动作也不在话下了。
但在他来军校之初,情况远比他想象中糟糕得多,“刚到政治学院,习惯了右手握笔的我连笔记都做不了。自己就跟自己怄气,在桌子上一个月竟戳断了9支笔”丁晓兵回忆起自己在军校第一次考试的情景,印象仍然很深刻,“别人都交卷了,考场就剩我一个人,我看时间到了,就问老师能不能给我延长20分钟。但老师拒绝了。我当时泪水围着眼眶直转,硬是没让眼泪流出来。”
出了考场,老师把他叫住了,“我想提醒你的是,你是一名军人,如果你连这一关都过不了的话,你在军旅这条路上是走不远的。”老师的话不多,但丁晓兵听完之后身上一抖,“感觉一下子顿悟了。我后来想想真的是这样,如果我自己原谅自己了,总去找放弃退缩的理由的话,那就会一直走下坡路,这个坎就过不去了。”丁晓兵对记者谈到,放松自己很容易,但是要像发条那样拧紧的话是非常难的。有了这样的感悟,丁晓兵就坚持每天晚上练习用左手写字,后来索性把《资本论》拿过来抄,就这样两个多月过去了,他左手握笔没有任何障碍。
就像丁晓兵所说,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就觉得天地很宽,“等我把这些问题都征服了之后,发现并非原来想象的那样困难,难的是思想上心理上难以跨越的障碍,难的是不断挑战战胜自己。”
从军校毕业后,丁晓兵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他要到基层带兵!在污水泥浆中摸爬滚打是基层连队的家常便饭,独臂的丁晓兵能吃得了这份苦么?还有人预言丁晓兵肯定会后悔莫及。面对大家的质疑的眼光,丁晓兵又一次用军人钢铁般的意志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刚到连队的一次紧急集合时,他摸黑用了很长时间才勉强把背包零散捆了起来,而此时全连百十号人早已整齐列队,就等着连队指导员丁晓兵了。
他被深深刺痛了,站在战士们面前脸红得发紫。他开始练习用嘴配合一只手打背包,用牙咬着背包带,再用手拉,时间一长,嘴角被摩擦得鲜血直流,牙齿也被拽裂……就这样,他打背包的速度和质量追了上来,甚至在全连都数得上。
打背包只是基层连队训练简单而又常见的任务,更大的挑战还在等着他。因为没有力量大的右臂,投弹时他只能投出20多米,于是他天天练习,硬是将成绩提高到50米,由于训练力度过大,他的胳膊肿得连筷子都拿不起来;练习射击时为了增强据枪的稳定性,他在枪口挂上了3块砖头,每次都比别人多定型15分钟……就是凭着这股子不服输的劲,丁晓兵实现了自我跨越。
只手擎天 无愧天地
丁晓兵常对自己说,一个军人,战时要忘死,平时要忘我。在他走进部队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更是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心上。独臂的丁晓兵只有一只手臂,但就是用这一只手臂,他擎起了军人头顶的这片天。
2003年盛夏,淮河大堤告急,管涌即将失控。临危受命的团政委丁晓兵率部队赶往抗洪一线。情况紧急,如果不及时处置,古城寿县将面临灭顶之灾。此时,暴雨如注,风高浪涌。独臂的丁晓兵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身体的缺陷,与全体官兵一起搬运沙包。
他将身子蹲下,一只手抓住沙包角,再用后背顶住,双腿一较劲,便扛起沙包冲了出去。在场战士与百姓无不为之动容。
他右臂空空的袖管在风中荡来荡去,就象一面旗帜时刻鼓舞着大家。战士们干劲更足了,喊着号子唱着军歌,几个小时的奋战后,终于堵住了管涌。他的战友回忆说,一个沙袋有150斤重,丁晓兵至少扛了200袋,也就是说,他用一只胳膊扛起了3万斤的沙袋!他扛起的不只是沙袋,更是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与热爱。
丁晓兵身体中还残留着20多块米粒大小的弹片。弹片是一个军人的荣誉,但是痛苦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弹片们在他身体里随着肌肉的活动,到处乱跑,很难取出来。在这次抗洪中,由于洪水的长时间浸泡,断臂的伤口缝合处出现了严重溃烂,一小块乌黑的弹片竟然露了出来。为了不让战士们担心,他悄悄找来了针和酒精,忍着刮骨疗毒般的巨痛用针将弹片生生地挑了出来!
“要不是军人的使命感,我早就支撑不住了。”丁晓兵坦言,自己这么多年来每遇困难都能够坚持勇往直前,支持他的就是理想和信念。“经历了生与死,我觉得活着固然重要,但是怎么活,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能提升生命的质量、提升人生的价值?这是我们每个人面临现实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丁晓兵坚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给社会、给人作出更多贡献。
如今,曾经的战斗英雄丁晓兵已经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了。为了能够胜任新的岗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坚持每天读书、特别是学习法律方面的知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现在多了一些理性。”
优秀是一种习惯,在这位英雄军人的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优秀的人民代表影子。
“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非常短暂,有的人生命长度从数量上无法保证,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做到,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合适的载体,通过正确的人生观不断拓展生命的空间和厚度。”丁晓兵这样激励自己。
独臂英雄丁晓兵以磅礴恢弘之气无限拓展了生命的意义,正如他喜爱的那幅对联,“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乐)
更多内容,请上中国青年网浏览:《青春励志故事:丁晓兵》(http://qclz.youth.cn/d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