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的父亲张茂堂曾是一名老艺人,但因为嗓子坏了,再不能登台演唱。一家人以何为生,是最令他锥心刺骨的事情。当时一家人常常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常香玉甚至跟母亲一起要过饭。
9岁的时候,家里曾想过把常香玉卖作童养媳,但是她的两个姑姑都是作童养媳被人家打死的,因此常香玉的父亲狠了狠心,说:“还是让娃跟俺学戏吧,学出来了,她就有碗饭吃,学不出来,被我打死了,也好过作童养媳被人家打死。”就这样,一代豫剧大师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戏是苦虫,非打不成。”在常香玉记忆中,学戏的路上洒满了泪水。因为学戏,她没少挨父亲的打。“练不好就打,唱不好就打,不用功就打,给你交代任务完不成你偷懒就打。”学戏的艰辛一直留存在常香玉的记忆中。在下着大雪的冬天,靠住墙倒立,苦练基本功是常事。常香玉甚至曾经觉得“不如去要饭,要饭吧你拿个碗,他给你一碗饭吃吃,不至于这么受罪挨打。”父亲有一次把香玉踹到了地上,打得满脸血肉模糊,被农会的人看见了,非说香玉是他拐来的。他们怎么也不相信,亲生父亲能把自己的孩子打成那样。可正是这种近乎残忍的磨炼,让常香玉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事。
1935年、开封,这两个词对常香玉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常香玉的演艺生涯正式步入正轨。《曹庄杀妻》--这是常香玉在开封的第一场戏,那时的她还是一个垫戏的小字辈,剧情中的一个“屁股蹲儿”被常香玉做得干净利落,加之追打时的“小翻”“劈叉”等等,赢来观众阵阵喝彩。虽是垫戏,却让常香玉实实在在地演出了名气。凭着之前父亲和诸位师傅近乎残忍的打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还是“小妮子”的常香玉便凭借文武不挡、生旦俱佳的出色技艺,崭露头角,由垫戏改为中轴,成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
艺术的成就在于不断的追求,常香玉的父亲非常清楚,女儿常香玉要成为大唱家,必须要有自己的戏。1937年,在剧作家王振南史书明等与父亲的扶持下,中州戏曲研究社成立了。不久,常香玉的“代表作”《六部西厢》应运而生,前两部常香玉饰演闺门旦应工的崔莺莺,后四部饰演花旦应工的红娘。一经出演,观者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