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幼稚监狱”里,儿童活动的内容只有画图、玩沙、玩土、折纸、团体游戏、唱歌、玩积木等几种,天天如此,内容单调乏味。团体教授法是幼稚园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一个教师对着二三十个儿童讲故事,不管他们爱不爱听;做游戏时,儿童聚在一起,有的儿童能力不够也不得不在其中“滥竽充数”;唱歌时,教师不管孩子们是否喜欢唱,总要大家一起唱;玩沙土,教师们不管儿童此刻是否愿意,总要大家都去玩。
1923年的春天,陈鹤琴在南京自己家中的客厅,创办了鼓楼幼稚园,作为自己实践幼儿教育科学化、中国化的科研试验园地。陈鹤琴以其对幼儿教育的独到认识,执拗的精神,“人家不肯做的,不屑做的,或者不敢做的,我偏要来试试看”,怀着极大的创业热忱、改革精神与科学态度,辛勤地开拓着幼儿教育这块处女地。
白天,陈鹤琴和儿童们在一起游戏、上课,同时进行实验;清晨和傍晚用来整理试验成绩和搜集资料,有时工作持续到半夜。同为幼稚园初创者的张宗麟曾深情回忆道:“每晚工作完了,我们也常有短短的散步,在星月皎洁、树影扶疏的草地上散步,一面欣赏夜的静和美,一面还喁喁谈着各种工作,有时还辩论某项试验工作的准确性,某种玩具的改革,某个孩子的行动与进步,等等。倘若在冬夜,我们更有趣了,吃罢晚饭,常常邀几位爱好儿童教育的朋友,围炉长谈,冰雪满途,但是一个内心充满工作快慰的人,对此反而生出无穷的快慰。”
幼师教育:“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
春天教孩子们放风筝,重阳节带孩子们爬北极阁,音乐课既学钢琴也学民族乐器,给孩子们讲的故事是“岳飞精忠报国”和“花木兰从军”,于是,一番别样景象在鼓楼幼稚园开始形成,陈鹤琴的实验和研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然而,要推行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必须要培养中国人自己的幼儿教师。1927年,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师范,陈鹤琴便积极协助,并担任了幼稚师范院院长,开始从事幼儿教师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