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铁路青年杨航:慎终如始守毫厘 千次校准护通途

发稿时间:2025-04-18 16:2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杨航在大目埕站进行信号设备改造工作。通讯员陈莉雯 摄

  冬去春来,万象更新。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电务段信号中修车间组织精干力量在峰福线大目埕站开展信号设备更换工作,完成大目埕站12架信号机点灯单元及LED发光盘的“更新换代”,擦亮了列车运行的“眼睛”,悉心守护铁路系统运行安全。

  在更新改造过程中,作为质量检查室一员的杨航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在更换安装的最后环节,杨航不敢有丝毫松懈,他一只手扶着信号机身,一只手紧握螺丝刀,将刀尖精准卡进螺母的凹槽,像一个经验老道的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最后的缝合那样小心翼翼地将螺母嵌入箱盒——此刻,被他拧入信号箱体的不仅仅是螺母,更是铆进钢铁骨骼的安全基因。

  杨航在测量数据。通讯员陈莉雯 摄

  实战砺剑 干中求索

  2017年入路的杨航有着一张极具欺骗性的“娃娃脸”,殊不知,这个看似斯文清秀的年轻人已经是一个经验丰富、技术老练的“老师傅”了。参加工作以来,杨航先后组织工友参加了衢宁、浦梅、兴泉铁路的道岔验收工作,并整治了福平铁路和福厦高铁的道岔病害,切实保障了设备的运行质量。

  轨缝里扣学问,螺丝上练手感。在道岔钢轨的一声声洪亮撞击声中,杨航把施工现场当成课堂,将施工中发现的设备不良情况当作教材,通过不断复盘研究,他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质量检查室中出类拔萃的“主力队员”。

  杨航在夜间进行作业。通讯员陈莉雯 摄

  铁肩担责 隐患清零

  在2021年浦梅铁路的道岔验收工作中,为了不影响浦梅铁路全线送电计划,杨航和工友们要在短短96个小时内完成距离30公里、共计48组道岔近100处牵引点的宁化、清流车站道岔工电“联整”工作。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工作要求,杨航主动亮明党员身份,整日穿梭于道岔框架尺寸测量、杆件安装和设备调试等工作中,以确保施工如期完成。21年春节前夕,杨航发现道岔框架实际尺寸与标准尺寸偏差较大和“三道缝”等严重威胁列车运行安全的异常现象,为此他毅然放弃了春节休假,积极与工务部门沟通制定整治方案,最后将“病灶”成功去除,防止了事故的发生。

  毫厘必争 精诚护航

  “航哥,尖前离缝0.5插片下不去,但0.3的插片是下得去的。”一次施工作业中,有工友企图敷衍了事、尽快收工。

  “让工务再帮忙改一下,尖端一点缝隙都不能有。”然而杨航却不肯因此“善罢甘休”,他耐心地劝说道:“这儿差一点,那儿差一点,整体就差远了。”

  类似的场景总能出现在杨航参与的工程建设之中,无论是新线介入还是工电联整,他都坚持精益求精,紧盯追踪闭环,将问题扼杀于萌芽中,不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也正是这样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使杨航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

  杨航为其他青工讲解有关信号设备的专业知识。通讯员陈莉雯 摄

  传薪砺新 共轨同频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如今的杨航早已褪去了刚入路时的一身青涩,目光愈发坚毅有力。在大目埕站信号设备的更新改造过程中,他不仅专注于自己手中的工作,还分出时间去教导技术还不熟练的师弟们。看着他们在自己讲解专业知识时聚精会神的模样,杨航总能想起当初的自己。

  “S3信号机绿灯主副丝转换良好!”对讲机里传来室内作业人员清晰的汇报声,大目埕站12架信号机的点灯单元顺利完成更新,杨航和工友们如释重负,露出满足的笑容。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大目埕站的轨道线上始终闪烁着信号灯星星点点的光亮,而这些光亮的背后,是杨航与他的工友们的辛勤汗水,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默默付出,才有了铁路系统每一次有力的“脉搏跳动”。(记者 李婧怡 通讯员 徐卿 陈莉雯)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