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海拔超1000米、年均气温仅3℃的塞外坝上地区,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张家口工务段小蒜沟线路维修工区工长周洋,与团队常年驻守于此,担负着唐包线张集段上下行50公里正线、17组道岔等设备的日常维修养护工作。唐包线这条蒙煤外运的能源大动脉,每日承载万吨重载列车通行,线路安全容不得丝毫松懈。面对极端气候与繁重任务,周洋与工友们扎根深山,为重载列车安全运行筑起坚实防线。
迎风扎根,从“文弱书生”到技术先锋
刚从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周洋初到工区时,因文弱的外表被工友戏称“小先生”。为弥补业务短板,他将《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作为枕边书,白天跟班作业,夜间钻研规章,书页因反复翻阅卷边破损,笔记密密麻麻。“上手干、现场学”,周洋主动参与现场整治线路病害,遇到难题便向老师傅请教,逐步从“生手”成长为技术骨干,甚至被老师傅请教专业知识,“小先生”的称呼逐渐成为对他能力的认可。
创新攻坚 以技术保障安全
2016年,唐呼线开通运营,周洋主动请缨申请调至新成立的丰宁线路车间,成为检查工区一员。期间,他创新提出“数据横向对比”“动态设备变化观测”等工作法,精准掌握设备状态,保障了新线平稳运行。担任工长后,周洋按照“融入中心、进入管理、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总体要求,围绕线路检修工作有计划地组织职工开展“突击队”“职工反违章督查员”“节支降耗、修旧利废”等活动,并利用工余时间开设“轨检车图纸分析及运用”“一日标准化作业”“单开道岔评定”等业务课堂,推动班组整体技能提升。
坚守使命,青春足迹镌刻能源通道
2020年,丰宁车间撤并后,周洋再次选择前往段内最偏远的小蒜沟线路维修工区。面对重载列车对钢轨的严重磨耗,他因地制宜优化维修体系,将管辖设备以200米为单元细化管理,动态跟踪病害变化,制定分级维修策略,做到了精准维修,作业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同年,周洋牵头成立冻害防治攻关小组,总结出“冻道防治整修16字工作法”,形成了“高寒地区冬季15mm以上冻道整治方案”,保障了万吨重载列车的安全通行。
扎根铁路一线多年,周洋从青涩学子蜕变为技术领军者,他始终以“小病不治、酿成大病”的严谨态度对待工作。如今,他依然带领团队在寒风中巡查、检修,用专业守护着能源运输大动脉的畅通。(见习记者 王煜鑫 记者 刘洪侠 通讯员 马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