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百年蒲剧正青春

发稿时间:2024-05-04 16:5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蒲剧又称蒲州梆子,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承载着河东大地的文化根脉和风土人情,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蒲剧表演艺术家景雪变老师已经64岁,但培育人才、传承蒲剧,她没有一点停下来的意思。我唱了50多年的蒲剧,到今天这个时代,正是它年轻的时候。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招生形势持续飘红 

  又到一年升学季。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的招生简章在微信朋友圈收获了一波高赞阅读量。招生人数由每年100多人发展到每年近300人,目前在校生达700。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党委书记王志凯说,这几年,招生形势持续飘红。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是蒲剧文艺人才的培养摇篮。王志凯说,人是戏曲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人才资源利用方面,他们开展演职人员和教职人员的交叉任教。即:演出团的专业演员到学校任教,学校教师到演出团演出及培训。师承制是戏剧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成立蒲剧艺术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聘用蒲剧泰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奖最高奖梅花奖以及蒲剧名家名师,参与日常教学演出、蒲剧研究创作等工作。戏曲课堂需要一批批好老师,虽然我年龄大了,但是我放不下。景雪变道出了延迟退休的重要原因。 

  近两年,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优化学科布局,编写出版蒲剧校本教材,根据教学实际增设戏曲音乐专业,并在戏曲表演专业开设戏曲后台(盔帽、衣箱)制作与管理课程。组织教演骨干力量赴北京、太原、平遥等各艺术院校及剧场观摩学习、代课交流。2023年,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成为中国戏曲学院生源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课堂教学 

  年轻人集中挑大梁 

  无论是成为角儿还是培养角儿,其过程得益于舞台经验的积累。打造精品艺术舞台实践、教学实践历来是艺术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上舞台,才能站讲台。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成立以来,最大程度为演教职人员创造舞台实践机会。鼓励青年演员演绎经典,提升专业素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鼓励青年演员开展剧目创作编排。 

  4年来,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创编《中条山上党旗红》《红白喜事》《大唐裴晋公》《笔阵图》(又名《卫夫人》)4个新剧目,复排提升《忠义千秋》《九江口》《哑姑泉》《永乐宫纪事》《党的女儿》《枣儿谣》《贩马》《出棠邑·拆书》《柜中缘》等优秀剧目。去年年底,山西新编大型蒲剧历史剧《忠义千秋》进京首演,亮相国家大剧院。 

  讲起剧目《忠义千秋》的台前幕后,王志凯感触良多,这次演出,蒲剧院投入了200余位教演职人员,这在以前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这部剧的成功,被王志凯看作蒲剧院育人成果、提效蒲剧传承发展的初步体现。 

山西新编大型蒲剧历史剧《忠义千秋》 

  《忠义千秋》演员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33岁的主演赵振来自蒲剧院青年实验团,唱了近10年关公戏,还是首次走进国家大剧院,这部剧历经3年细心打磨,凝结了蒲剧院老中青三代的匠心,得到诸位名家的倾囊相授,实现戏曲艺术薪火相传,赵振十分珍惜参演大剧的机会。 

  据统计,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全校共摘取60小梅花(中国少儿戏曲最高荣誉)。闪亮的舞台吸引着一批批戏曲新人心向往之,我们这最远的学生从长春来,更小一点的学生想尽快跟团演出,五点半就在楼下练晨功,王志凯说,他们认可蒲剧的未来,我们也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蒲剧发展更多的希望。 

  观众捧起这方舞台 

  近期,赵振刚刚参加完湖北卫视一档戏曲类综艺节目的录制。用新的方式消弭传统戏曲文化与社会大众的隔膜,已经是新时代戏曲人血脉觉醒的新方式了。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开展送戏下乡活动 

  无论是排新剧、录节目、开直播,亦或是下村演出,赵振和蒲剧团的所有年轻人坚信,走出去,一定能为展示弘扬蒲剧文化争取更多的舞台。 

  4年来,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打造戏腔蒲韵贺新春系列戏曲展演活动、连续两届开展蒲剧艺术周新创剧目展演活动、常态化举行戏曲进校园演出,节假日开展免费送戏进景区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策划短视频进行推介、展演、直播。多年来,三个演出团通过进村演出和网络直播演出达到3000余场,吸引超上亿人次在场、在线观看。《空中蒲苑》展播、周末百姓剧场、文化惠民网络直播等常态化线上线下演出800余场。 

  有人问,蒲剧还有人看吗?我的回答是当然有!我唱了30多年,观众还是那么热烈,是市场需要、群众需要。谈到蒲剧的火爆,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党委副书记、院(校)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贾菊兰说,走进运城的乡村,随处可见大戏台子,我们就是要走到村民中间去唱。 

  去年,由山西省蒲剧艺术院重新编排的民族歌剧经典《党的女儿》,演出每到一地圈粉无数乡亲。观众围着戏台坐了里三层外三层,演出结束后迟迟不愿散去,希望我们返场再唱,蒲剧团青年演员们经常被乡亲们浓烈的热情感动,舞台收留了他们的戏曲梦想,是观众捧起、滋养了这方舞台。 (记者 刘尚君 通讯员 张永霞)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