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太原局集团公司大同西供电段茶坞供电车间团支部:手拿冰镐奏“凯歌”

发稿时间:2022-11-16 16:3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大秦铁路西起大同、东至秦皇岛,全长653公里,穿越众多崇山峻岭,其中包含50多个隧道,总长共计近70公里。每到冬季,隧道渗水结冰可能会引起接触线停电甚至断线,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因此,隧道除冰成了冬季铁路供电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保证供电设备安全运行,每年11月到来年4月,总会有一批人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绝缘手套、安全帽,拿着又长又重的打冰杆,在隧道里清除积冰——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作“打冰人”。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大同西供电段茶坞供电车间团支部的50余名青年职工,就是这样一批默默无闻的“打冰人”,他们日复一日地用脚丈量群山,一镐一镐敲下隐患危险,守护着大秦线26座隧道中近两万米供电线路的安全,奏响了一曲无畏艰难的壮怀乐章。

  扎根深山,奏响风霜坎坷的“无畏之歌”

  花果山铁路隧道作为茶坞供电车间管辖的26个铁路隧道之一,其冬季“打冰”作业难度并不像它的名字一样美丽近人。该隧道共计3471米,仅日常巡线就需要花费两个多小时,除冰作业更需要花费五个多小时,特别是极寒天气,前面的冰还没处理完,后面又产生了新的冰柱,处置难度特别大。茶坞供电车间团支部的50余名青年职工如同练就了“火眼金睛”的“美猴王”,尽职尽责地坚守在大秦线的“花果山”中,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中及时处置结冰点和安全隐患。

  孟浩宇是前任团支部书记,从2016年来到茶坞供电车间,他便带领着“青年突击队”在严寒里与冰雪斗争。2021年的冬夜格外冷,大家知道真正的考验在后半夜。随着突兀的铃声打破清冷的夜,突击队员们整装出发,开始夜里第二次打冰工作。

  手电照在隧道顶,青年职工凭借冰柱的反光,手持冰镐迅速将其击落。敲掉的冰柱落点既不能碰触供电设施,又要避开作业人员,很考验个人技巧。列车卷起的气流裹挟着煤粉横冲直撞,大家虽然进了避车洞,可脸还是被打得生疼。孟浩宇表示,“车长2.7公里的两万吨列车通过需要近3分钟,那时整个隧道会满布煤粉,能见度极低,打冰难度会更大。”

  每次走出隧道,年轻的“打冰人”们的脸上、衣服上的汗水早已和煤粉混在一起。山风虽然寒冷,可大家的心却是炙热的。

  薪火相传,奏响一脉相承的“传承之歌”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几年茶坞供电车间打冰队伍中有了许多年轻人的面孔,他们传承了第一代“打冰人”的优良传统与精神,他们朝气蓬勃、充满干劲。作业中,老师傅们是前辈,是“主心骨”;青年职工是徒弟,是中坚力量。正是新一代接过老一辈手中的冰镐,才让大秦线上的“打冰人”队伍不断壮大、生生不息。

  2021年,车间又迎来了一批新青年的加入,作为车间的未来与希望,团支部十分注重他们的培养与教学,除了领学规程制度、识别线路图纸、熟悉接触网设备外,还教授打冰要点、注意事项、实用技巧等,让新职工尽快进入角色、分担重任。面对青年职工提出的“接触网检修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如何快速判断各项参数”“作业中的省力高效的方法是什么”等困惑和问题,老师傅们也会倾囊相授。“好好干,小伙子们,以后这天地都是你们的。”这是老师傅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包含着对这批新鲜血液的殷殷期望。

  不少新职工加入了今年的打冰队伍,这是他们第一次作业。入路4个月的白相阳出隧道后,老师傅们关切地问他怕不怕?他笑着说:“两万吨的火车在身边飞驰确实让人心悸,但我们总要扛下这份担子,所以没什么怕不怕!”铿锵有力的话语彰显着青年人无惧挑战、用青春扎根深山的决心。

  冰镐挥舞,奏响担当使命的“青春之歌”

  雏凤清于老凤声。不怕吃苦,坚韧不拔的新时代“打冰人”已经坚守在了大秦线上,“负重争先、勇于超越”的大秦精神已经深深烙印在这批青年身上。日常闲暇时间,车间青年职工会自发开展负重奔跑训练、腕力与臂力训练、耐力与肺活量训练,为的就是可以反复举起沉重的冰镐,并保持平衡。遇到紧急命令时,他们24小时待命应对,一声铃响便迅速集合到达作业地点,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他们用自己的无悔付出换来了7年除冰任务的圆满完成,其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青年。20岁的孙超从学徒成为老师傅,又被提拔为副工长,每次都冲在最前面;90后团支部书记孟浩宇异地工作7年,每次回家需要11个小时,从没一句怨言;“老青年”刘宝光已经成长为车间工程师;“火车头”工长张勇将自己青春融入供电除冰事业……车间青年们用自己承载的责任拥抱群山,将青春热血挥洒在隧道打冰的战场上,用冰镐奏响时代的绚丽“凯歌”!(记者 李婧怡 通讯员 梁磊 刘洋)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