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从不下线的“接警员”,用温暖点亮“平安北京”的网上警灯;他是热线用户眼中的“交管业务百事通”,对群众的疑难诉求有问必答;她是无形战场上的“警花姐姐”,向违法行为“亮剑”守护网络安全。
近期,北京市公安局举办2022“北京榜样·最美警察”第二季“为民模范”主题评选,来自“互联网”阵地的三位基层民警脱颖而出,他们答民疑、护民安、解民忧,在网络空间续写首都公安的“模范”警事。
“小编”格林:于细微处默默抒写为民“童话”
“平安北京”这盏互联网警灯24小时持续闪亮。民警格林就是它背后的“点灯人”。在北京市公安局办公室新闻中心,格林负责“平安北京”新媒体平台的创作与运维工作。你或许不知晓她的名字,但总能在网上“见”到她的身影。
某个值班的夜晚,一条紧急求助引起了格林的关注,“我的父亲在河北廊坊霸州市隔离,肺癌晚期,用以维持生命的急用药品在北京寄不过去……”看到消息后,她立即与该网民联系,了解具体需求和药品所在位置,通报流转局内相关单位,并依托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协调多部门连夜接力传送,于次日早上顺利将药品送达该网民父亲手中。
“我们的速度,就是这位父亲最救命的解药!”格林说,这场京冀两地警方的接力送药,赢得了不少网友点赞,求助的这位网民再次发布微博,用两个“没想到”称赞“平安北京”、北京警方的迅速反应,“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回复”“更没想到民警当天连夜上门登记了解情况将药取走”。
格林在人民警察节期间开设“平安北京”展台并参与直播活动
互联网世界,格林与网友的每一次互动对话,在“平安北京”每一次“露面发声”,都在用心用情解决网上群众的急难愁盼。
疫情期间,格林充分发挥“平安北京”新媒体优势,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比如,针对群众关心的进返京政策问题,她会同指挥部等部门认真研究,通过“平安北京”微信公众号“公路检查站进返京政策”咨询窗口解答涉疫民生类咨询2000余条。
格林还是个“话痨”小编。她与主动“坦白”高空抛物的高中生“闲聊”,用风趣幽默的言语进行普法提示;她与被民警救助的考生多次互动,被“报喜”考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她竭尽全力做好北京警方和百姓之间的纽带。
据统计,今年以来,“平安北京”微博平台互动量达64万人次。对于网民的咨询留言,格林希望,自己的答复要像讲述“童话”,“每帮到一个人都是最美好的结局。”
“欣欣警官”:从“交管百事通”到“群众暖心人”
在“欣欣警官信箱”和12123语音服务热线用户眼中,杜昕被亲切地称为“交管业务百事通”。没有他无法回复的问题——如果有,他也能从一大摞法律政策汇编中快速找到相应的规定,或者找到相应领域最权威的同事请教,然后用最短的时间作出回复。
杜昕是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为民服务中心科长。“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对无关的人只是一句口号,对确需办业务的群众是实实在在的方便,对杜昕和他的同事来说,则是近乎无穷无尽,却又难以量化统计的繁重工作。
“交管12123” APP留言版,于2019年7月开始纳入到杜昕牵头的“互联网+交管”服务中心的工作范围之内。在这次便民服务改革中,全面整合了北京交管局对外服务网站、“交管12123”APP的网民咨询答复及网上业务事项审核工作。
因疫情防控工作,市民的网上咨询量激增。杜昕先后组织“互联网+交管”服务中心全体人员通过微信群、视频会议、集中学习等方式开展思想发动和业务培训100余次,拟定答复口径近千条。
杜昕正在答复网民咨询
为确保每一件网民诉求都能在最短时间得到解决,杜昕时刻冲在工作的最前线,不分假日,解答疑难问题、化解群众矛盾。如今,网民诉求解决时间,由之前的72小时缩短至目前的24小时,网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北京交管局所服务的,并不只是在北京的群众。
2022年5月24日,冷女士向“欣欣警官信箱”求助,她在波兰华沙用中国驾驶证换领当地驾驶证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收到求助信息后,杜昕主动添加了冷女士微信,在线指导她通过“交管12123”APP申请并下载了包含其本人驾驶证信息的官方证明材料,并编写英文邮件向波兰市政厅说明了冷女士驾驶证的具体情况,为她提供了一切可能的服务。在二人通过微信的对话中,冷女士对北京交警的信赖和感谢,洋溢于整个对话记录。
“欣欣警官”是杜昕的网名。近两年,杜昕和团队中的同事开发建设了“欣欣警官”智能问答系统,累计在线答复网民咨询1340余万次,准确解答率接近100%。杜昕还定期梳理市民通过各类咨询服务渠道提出的高频咨询问题,制作系列短视频节目进行详细解读。
“警花姐姐”:系牢“警心”与“民心” 携手护航网络安全
“听说出租付款码能赚钱?网上认识的男朋友要带你投资翻倍?首都网警提示大家,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在“首都网警”账号上,向网民分享网络安全知识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里,用接地气的语言帮助网民识破骗局的“警花姐姐”名叫王爽。她是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民警,也是“首都网警”网上巡查执法账号工作人员。
王爽正在进行网络巡查
在王爽的网警故事里,她更多扮演的是“幕后英雄”的角色,或许没有千里追凶,与歹徒搏斗的惊心动魄,但是她却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抽丝剥茧,洞察潜在危险,为网民撑起一张安全的“网”。
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四支队的办公室里,敲击键盘、点击鼠标的声音不绝于耳,王爽与同事们正在进行网上巡查,做着冬奥会期间的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有新情况”,原来,个别不法分子利用市民群众关心冬奥、支持冬奥的热情打起了“歪主意”,有网友提供线索,一些不法人员在网上高价倒卖冬奥类纪念品,非法牟利,扰乱正常购买秩序。了解到这种情况通常是通过朋友圈和微信转账进行倒卖后,王爽和同事们从网络上收集了大量网民反馈,发布微博提醒网民擦亮双眼,理性消费。同时,转递违法犯罪线索,为现实警务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近三年来,王爽和同事们共转递突出违法犯罪线索1300余条,还先后发布辟谣类文章180余篇,对易引起网民恐慌的公共安全类、网络安全类谣言公开辟谣,维护网络安全。
“首都网警”网上巡查执法账号上,有一档备受网民关注的节目——《网警说》。王爽回忆,《网警说》这个栏目创立的初衷就是要“以案说安”。“素材几乎都是从网民向我们私信求助的案例、从志愿者举报的线索、从网民关注的热点等这些真实发生的案件出发,用身边的案例提示广大网民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增强防范网络诈骗的意识,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王爽说。
随着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一位事主收到微信的添加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是他的朋友,事主通过申请后,这名所谓的“朋友”称需要流动资金并向其借钱,共计370万。事主在没有核实“朋友”真实身份的情况下,直接给对方转账,后意识到自己被骗。
了解到这一案件后,王爽和同事特意做了一期《网警说》视频,提醒大家遇到这些“这是我新号,通过一下”“很荣幸和您一起开会,以后常联系”“家长你好,我是王老师”等申请加好友的理由,一定要小心,这些都是冒充熟人最常用的打招呼话术。建议可以先通过其他途径,比如电话、视频、见面等方式确认对方身份,特别涉及汇款、转账等金钱来往,一定要核实清楚真实情况,三思而后行。一旦被骗,立即报警。
今年,王爽和同事推出的全新栏目“网警艾特敲黑板”,以迷你课堂形式,传授安全知识,一个视频传授一个知识点,网民看后纷纷反馈“主题鲜明、言简意赅、秒懂!”
王爽表示,网民越重视网络安全,网警们肩上的责任就越重,希望未来大家继续和“首都网警”一起,携手并肩,齐心协力,共同营造“网络安全同担,网络生活共享”的良好氛围,打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见习记者 潘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