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建筑石雕世界冠军郑权:新时代用技能报国

发稿时间:2019-10-04 13:2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郑权:建筑石雕世界冠军,用汗水浇筑匠心。视频剪辑 谢利媛 孙伟淦(实习)

  8月28日清晨,安徽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被一条消息刷屏了:特大喜讯!我院选手郑权荣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建筑石雕项目金牌! 

  与此同时,在比黄山市晚3个小时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举办地俄罗斯喀山,郑权身着明亮的鹅黄色队服,高举鲜艳的五星红旗,代表中国选手第一个站上了“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冠军领奖台。 

 

  郑权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建筑石雕项目金牌。中国组织人事报记者 孙忠法 摄 

  “激动!太激动了!”回想起那个夜晚,郑权依然心潮澎湃,“内心有喜悦,有自豪,但更多的还是感恩。” 

  郑权明白,这块沉甸甸的金牌背后,是无数人的付出。他感谢了很多人,但唯独没有他自己。 

  其实,这一夜之前,这个年仅21岁的年轻人,也不过才学习建筑石雕2年。 

  郑权在训练。本人供图 

  郑权从小喜欢画画。一次偶然的机会,电视上播放的雕刻匠人的作品深深吸引了他,这让他感觉“雕刻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怀着对雕刻工匠的钦佩和对雕刻的憧憬,2017年9月,高中毕业的郑权进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雕刻艺术。2个月后,郑权通过考核,加入了建筑石雕项目集训队。 

  作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新增的参赛项目,建筑石雕与中国传统雕刻差别很大。“中国传统雕刻讲究的是随性和雕刻师的艺术表达,而建筑石雕项目主要是做一些对尺寸把控严格的建筑构件。”雕刻经验不足、训练方向不清、计量标准完全客观,这给郑权的夺冠之路设置了重重“关卡”。 

  这些“关”该怎么过呢?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练好雕刻最基础的基本功,郑权从握刀、用锤、打坯学起,精雕细琢、千锤百炼。集训期间,每天至少7个小时的训练量对郑权来说是常态。临近比赛的三个月,生性活泼、爱打游戏的他硬是戒掉了游戏,把所有时间投入训练,“我那会儿每天都要训练12个小时,训练之后立马总结经验。”不断地重复练习,弥补了经验的不足,也锤炼出了郑权强大的自信。 

  实战往往是最好的训练。集训队多次邀请外国专家和选手来华进行交流比赛,郑权在一次次与外国选手的切磋中学到了不少经验。“每一次的感受都不同,学到的东西也不一样。”郑权就像是一块海绵,不断吸收着外界的营养和水分,不知疲倦。 

  训练之余,郑权还要学习英语,尤其是那些晦涩的项目专业术语,只为比赛前能读懂计量标准和评分规则。 

  郑权在比赛。本人供图 

  8月22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如期在喀山开幕。4天赛程,累计22个小时的比赛时间,要完成模板制作、刻字刻花及石具雕刻3个模块的比拼。郑权知道,这是高强度、高精准度的较量,每个环节都不允许有毫厘差错。 

  虽然有长期的训练准备,但是在赛前拿到图纸的那一刻,郑权还是有点小紧张,“我们这一次比上一届难多了,工作量也远超往届。”但是千百次练习形成的肌肉记忆,让他对于做完这个作品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只是第一天的比赛结果就给了他当头棒喝——还是在评分细则的理解上出了偏差。面对倒数第三名的分数,忐忑、质疑开始从他心底升起。“当时我就想,难道我的世赛之旅就要以失败告终吗?”郑权不甘心,“比赛还在继续,我不能就这么放弃。我当时深呼一口气,告诉自己,现在比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心态。现在稳住,后面还有机会追回来!” 

  “还有机会”,这个想法支撑着郑权。在石具雕刻模块,郑权谨记老师的叮嘱——哨声不停,雕刻不止。像奋笔疾书的答卷学生一样,郑权在窄小的操作间里,一刻不停地雕琢。比赛结束前5分钟,他终于完成了2块石头的雕刻,顺手用水清洗了一下石具表面,保证了它的最大整洁度。当比赛终场哨声响起时,长时间精神紧绷、弯腰雕刻的郑权,体力已经临近透支。 

  “看到老师教练们为我鼓掌,外国专家对我竖起的大拇指,我就知道我做到了。”最终郑权以743分的成绩实现了绝地反超,为我国赢得了这个项目的第一枚金牌。 

  郑权没想到,最后冲洗石具的举动为他加了不少主观分。“有个英国专家对我说,我是所有参赛者中第一个用水冲洗石具的选手。”郑权有些自豪,“他还夸我善于思考。” 

  其实,郑权的老师洪正兴早就知道郑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在制作上,郑权对自己的要求极高,追求完美,不放过一个细节。”在郑权的同学宋观旭眼中,郑权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好兄弟,“在训练时吃苦耐劳,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冷静应对技术上出现的问题。” 

  凭借努力,郑权让喀山升起中国国旗,奏唱中国国歌。本人供图 

  两年训练,一朝绽放,是“代表国家参赛就要为国争光”的信念支撑着郑权,“就像有人喜欢学习,有人喜欢技术。只要努力了,站好自己的工作岗位,也可以为国家做一点贡献。” 

  “国家现在对技能人才的政策这么好,有很多人想要学一门技术呢。”不过郑权建议年轻人,“还是要沉下心来,学些真本事。只要肯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行业的‘状元’。” 

  郑权感恩于祖国的强大,让他有机会站上世界技能的最高舞台。“我希望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让世界因我们而为中国点赞。”(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喆) 

责任编辑: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