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年轻的战斗堡垒 志向航天保障重大任务

发稿时间:2021-07-11 15:3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们航天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建设强国的征程中,更要发挥肯吃苦、冲在前的精神,勇攀科技高峰,承担好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和使命,也要将航天精神传承给下一代。”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晶体元器件研究室研发组组长王鹏飞在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有感而发。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探月、天问探火……中国航天创建65年来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每一次对核心技术的持续攻关,每一次启程探索浩瀚宇宙,都凝结了无数航天人的奋斗。他们来自不同的兄弟单位,在不同的业务岗位上为中国航天攀登新高度打造精品。

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晶体元器件研究室党员集体宣誓。

  王鹏飞和他的团队就是其中的一个。就在半个月前,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晶体元器件研究室保障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任务。

  晶体元器件具有高可靠、小尺寸、优指标、低老化、长寿命等优良特性,为通讯、导航和控制系统等提供时间频率基准。目前,它被应用到中国空间站的控制系统、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像一颗颗跳动的心脏,产生的信号保障了空间站在遥远的太空中与地面能够相互‘看得见’、‘听得清’。”王鹏飞介绍,对于神舟十二号发射任务来说,航天员与地面的通讯联系靠的就是它,“好比双方拿着对讲机通话,不能有信号丢失或者串频的情况,必须保证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安全可靠。”

  在接到“零缺陷”的任务指令后,203所晶体元器件研究室研发小组再次担当重任。小组由7位技术骨干组成,平均年龄30岁。

  芯片贴装是晶体元器件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通过设计工艺攻关,203所提高了芯片贴装的效率和可靠性,提高了产品质量。

  “高精密的航天产品要求在轨运行时间长、稳定性高,对性能指标的把控非常严苛。”2013年,刘超进入航天科工二院203所工作,成为了一名晶体元器件的研发设计师。

  这几年,画在他设计图里的振晶芯片,从一个指头的大小慢慢地向毫米、甚至微米级升级迭代,“小和薄,代表了芯片的综合性能越来越高,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张超说,团队做过最薄的振晶芯片仅有30微米,“比人的一根头发丝还要细上好多。”

  从载人航天系列到嫦娥奔月,从天舟二号到天问落火,研发小组保障参与了多个重要任务型号的配套研发。

  “每个产品任务都有其特殊性,会根据不同的指标做相应的研发。”张超解释,某项指标的细微调整,对团队而言意味着“质的飞跃”,“比如,为了提高芯片的在轨寿命,从晶体提纯切割的第一道工序开始,整条工艺流水线上的指标都要配套作出技术改进。”刘超说,这是份比较枯燥的工作,贵在坚持。

  203所的大楼里坐落着晶体元器件生产线,也被称作千级超净间。每年,几十万颗晶体芯片在这里诞生。

技能人员千级超净间开展生产。

  技能人员身穿防尘服在洁净的环境中工作,可以有效避免产品的污染和优化产品的老化率,使得加工出来的晶体元器件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尽管是机械化作业,有些高精密型号的生产考验的仍旧是手上的功夫。”刘超形容,宛若“指尖上的芭蕾”。

  繁重的保障任务中,王鹏飞坚持带领团队对先进技术展开研究,“很多课题国内外很少有相关经验可以参考,团队几乎是从零起步自主钻研。”他表示,宇航级的振晶芯片属于高性能芯片,团队在晶体元器件研发过程中就是要抱着独立自主,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精神,才能在技术上真正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才能为航天强国、科技强国添砖加瓦。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党员突击队数量达2000多支,其中航天重大项目科研团队党员比例超70%。203所晶体元器件研究室党支部书记段雪松表示,过去一年,研究室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科研生产任务翻了一番。这其中,青年党员起到了先锋队的作用。在锻造国之重器的过程,青年党员发扬了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研发组有6人都是党员。刘超有9年党龄,当他在研究生毕业后,将航天作为毕生追求的志向时,便认识到肩上的责任更大些,“我们的肩上扛着国家的荣誉、利益,也涉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刘超说,年轻人更要承担起中坚力量,在重要任务、紧急任务、艰难任务中冲在前面,无限地发挥自己的能量。(文中均为化名)(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