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深处开出绚烂“稠油花”。视频剪辑:綦智鹏
2020年9月14日,我国海上首座大型稠油热采开发平台——旅大21-2平台在渤海顺利投产,填补了中国海上油田稠油规模化热采的技术空白,标志着中国油气行业在开发开采海上稠油和特稠油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30天,联合调试43套系统,完成200余台设备单机试验、900余台现场仪表测试,进行56次应急处置预案推演……这组数字在清晰地烙印在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旅大21-2平台平台长秦斌的心里,“它们的背后代表着团队青年们的能源报国理想,也彰显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旅大21-2平台团队。
秦斌带领的这支30余人的青年先锋队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他们常年坚守在渤海之上,为稠油开发奉献青春力量。
稠油,通俗来讲是一种比较粘稠的石油,如“黑泥”一般藏在渤海深处。它的数量可达数亿吨,粘度大于350毫帕·秒。旅大21-2平台的稠油粘度更高,“比家用蚝油的粘度还要高,流动难度相当于饮用水的5000倍,开采难度极大,需要采用热采方式加以‘化’解” 秦斌介绍。
为了降低稠油粘度,旅大21-2平台采用注蒸汽方式增加稠油的流动性,具体做法是把水加热成蒸汽,通过注汽锅炉周期性地向油井中注入一定量的蒸汽,然后关井焖一段时间,等到蒸汽热能向油层扩散,把稠油加热融化,再开井将原油采出。
团队成员正在作业。
较为复杂的工艺流程对人和设备都是不小的挑战。机修工常璞杰是一位技术大拿,擅长电工,对机器维修很是在行,但是操纵平台上的热采设备还是头一次。
“仅海水淡化系统现场就有1600多个控制点。”为了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这些“新面孔”,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向厂家技术人员“取经”,钻研设备的“脾气秉性”,学会为设备“问诊好脉”。
有一次,为了提高热采井注氮量,平台准备启动第二台制氮机。制氮机是生产氮气的设备,氮气的作用是对注入的蒸汽进行保温,减少蒸汽热量的散发。
接到指令后,常璞杰迅速完成了设备的启机检查,但刚起机没多久就发现,启动第二台制氮机后氮气压力不升反降,“压力对制氮机的制氮量和含氧量影响很大,如果压力一直下降,不但氮气品质无法保证,氮气量也会直线下降。”
昼夜作战。
氮气压力一点一点下降,但设备装备现实一切正常,没有报警,常璞杰意识到问题变得棘手。“作为一名机修人员,设备出现问题,我们的及时维修是整个平台稳定生产的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他判断,故障点一定潜伏在流程上某个不易被发现的地方。
常璞杰开始有序地排查故障,捋顺每一条管线和阀门,仔细甄别每一个阀门的状态。经过反复确认,最终发现制氮机均压阀动作异常,大量氮气被排放导致氮气压力下降。
今年1月份,平台所在海域迎来近5年来同期最强寒流,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0摄氏度。第一次“过冬”,平台有些设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冻堵,为了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热采井安全产油,平台长谭春华带领热采团队在各个冻堵点进行解堵。
疏通后的冻堵点因为寒风侵袭冻堵多次,他就和团队坚守在冻堵点,持续加固保温,反复解堵。连续3天,每天作业20多个小时,他们的身影被“冻”在寒流中,脚上穿的鞋子已经与解冻蒸汽结成的冰冻在了一起。
昼夜作战。
稠油开发,热采设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设备高效运行,团队不断创新技术方法。
蒸汽锅炉是为热采井提供蒸汽的设备,平台用生产出来的经过处理后的原油和天然气作为蒸汽锅炉的燃料,但是在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平台生产的天然气流量不稳定,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燃气波动较大导致停炉的情况。
平台在油气混烧的过程中临时采取“少烧天然气多烧原油”的模式,但这又不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热采总监王文奇开始寻求“停气不停炉”的解决方法。
油田青年员工进行热采作业。
在锅炉厂家的协助下,平台对锅炉相关程序进行更改,通过团队一个多月的试验,不断摸索最佳燃油和燃气的阀开度,最终实现了锅炉低燃气流量或者纯油模式下的稳定运行。
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为了给后续的热采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平台长谭春华和几个青年骨干抽调到即将投产的旅大5-2北热采平台。临走时,谭春华台长有些不舍,又有些向往,他说:“旅大21-2平台就是渤海稠油热采的一枚种子,现在我要携带着这颗精心培育的种子去开枝散叶!”(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