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基建狂魔”再集结支援石家庄:有人曾赴武汉 有人帽檐结冰柱

发稿时间:2021-01-19 10:2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同舟共“冀”,基建狂魔再集结。视频剪辑:綦智鹏

  1月13日下午两点,中铁十四局的刘成洪投入到石家庄集中隔离点建设工作。他今年39岁,是中铁十四局援建现场的总指挥。1月16日下午,刘成洪接受采访。此时的他,已经在工地连续奋战48小时,只睡了3小时,声音哑到几乎失声。不到1分钟的回答中,他频繁回头看向工地,说此刻只想把隔离点早点建好。

  连日来,为抢建石家庄集中隔离点,来自各中央企业的“基建狂魔”再集结。

  中国铁建的第一声冲锋号在黄庄二十公里之外响起。中铁十四局集团滹沱河生态修复项目接到通知后,立刻写下请战书,率先挺进现场。

  1月15日中午,当媒体记者到现场采访时,中铁十四局集团滹沱河生态修复项目土方队工人张磊正站在工作区边上大口吃饭。因为一直在进行混凝土铺面,他脚上的雨靴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颜色,甚至连脸上溅满的泥点都没来得及擦拭。张磊是石家庄正定县人,从事泥水工工作已有多年,“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和其他来到建设现场的人一样,这是张磊最真实、朴素的想法,即使在接受采访时,他还焦急地挂念着现场,“还有好多活等着呢。”

  张庆华(右)在指导施工队板房安装拼接。

  7万平方米场地平整,4万平方米房屋基础混凝土硬化,7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692间集成板房安装以及相关的配套附属设施建设……从接到援建任务算起,中铁十二局集团石家庄集中隔离点抢建负责人张庆华,已经连着2天没有休息。“务必按计划按时优质完成今晚节点工作!”虽然双眼已布满血丝,但一道道掷地有声、精准高效的施工指令,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张庆华的疲惫。从率先组织人员机械进场到完成场地内首间集成板房拼装,他带领队伍跑出加速度,施工进度仍在继续领先。

  数九寒天,彻夜未眠,在早上吃到第一口热饭时,张庆华的筷子都在“打架”。匆忙吃几口,急促的手机铃声又响了起来,等到安排完工作放下手机,饭菜早已经凉透了。

  张旺波(左一)在隔离点建设现场。

  1月15日夜幕降临前,来自中铁十七局集团的增援队伍抵达石家庄黄庄公寓隔离场所建设现场。在这支“初来乍到”的新队伍中,却有一副“老面孔”——正定地铁项目经理张旺波,在正式增援前,他已经在这里志愿工作整整2天了。1月12日凌晨,河北省政府决定建设石家庄黄庄公寓隔离场所。得知消息后,张旺波坐不住了:“我们项目部距建设地点只有4公里,哪有不参战的道理!”他第一时间向上级党委递交了请战书,表达了带领团队驰援一线的意愿。

  在等待安排的过程中,他可一点也没闲着。在安排项目做好各项驰援准备的同时,张旺波带着核酸检测证明和车辆通行证,开车来到现场,志愿为现场兄弟单位的建设者当起了司机。整整两天一夜,接送了多少员工、运送了多少物资,他已记不清了。

  来自中铁二十局的吕泽腾从抵达工地开始就一直不知疲倦地奔波在一线,需要他协调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刻不容缓且千头万绪。“吊车严重不足急需调配!”“榔头、铁锹,太少了,根本不够用!” 没有吊车、没有工具,全是纯手工作业,他和工人一起抬起板房隔墙向安装位置走去。1月15日22时,气温到了零下12摄氏度,手上划得全是血口子。

  张宗魁和曾经参与雷神山建设的工友再次集结。

  “上次驰援武汉,我们是帮别人,这次是全国来帮我们石家庄人。”来自中建集团的张宗魁曾经参加过雷神山建设。接到任务后,张宗魁把去年年初参加雷神山建设的6位工友集结过来,“按照去年年初的工作经验,一切顺利的话3小时能解决一套集成房。”有了经验便得心应手,张宗魁带领着同事们实现了48小时完成420套集成房建设,平均2小时多一点就完成一套的目标。

  武文杰安全帽的帽檐结了冰柱。

  连续工作20个小时后,中建二局石家庄援建项目生产经理武文杰安全帽的帽檐结了冰柱。这是武文杰呼吸出来的水汽,在帽檐凝固结成的冰柱。

  援建石家庄集中隔离点时间紧任务重且施工零件的储备有限,为了避免浪费,这里的施工螺丝要精确到个,铁丝要精确到根,武文杰只能一遍一遍巡视现场,从夜间到清晨再到夜间。他说,“只要能快点推进工程进度,头顶冰雕又何妨!”(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