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龙:书写“一带一路”上的奋斗青春。视频剪辑:谢利媛 孙伟淦(实习)
“这下终于能在国内过个年了!”
借着开会的机会,陈坤龙在年前飞回了北京。奔赴安哥拉的12年间,他只在家里过了两次年,“父母年龄也大了,这些年没有好好地陪他们,今年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的,很开心。”
当陈坤龙第一次踏上安哥拉这片土地时,他没想到自己会在这个离家万里的非洲国家一待就是12年。
那是2008年的夏天,彼时的陈坤龙刚结束在中电建建筑集团的实习。在国家“走出去”政策和公司国际战略的号召下,他告别故国亲人,来到安哥拉。
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气候不适……陈坤龙克服了诸多困难,奋斗在建设施工一线,参与当地多个公路、医院、学校、体育场等工程的建设,不仅带领团队在非洲热土扎根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当地民生改善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架起了一座中、安两国架起友谊的桥梁。
工作中的陈坤龙(右)。受访者供图
“下飞机后一路都能碰到跟我们打招呼的当地人,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很热情,很多人会用‘你好’等一些简单的中文来问候。”陈坤龙还记得,由于路况不好,当时自己乘坐的大巴车在半路上爆胎,很多过往的当地人看到之后都主动停下来帮忙。
热情纯朴的安哥拉人民给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小伙子内心以温暖,也更加坚定了他投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陈坤龙参加的第一个在安项目是后来获得“鲁班奖”的卢班戈体育场工程。
作为2010年“非洲杯”的四个主场地之一,卢班戈体育场对战后安哥拉在国际舞台上的亮相意义非凡。但是这一30000座的庞大体育场工期只有18个月,且建设要求极高。
当时很多国际公司都表示,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建造,但是陈坤龙所在的电建建筑公司顶住了压力,扛下了重担。面对来自工艺、环境、材料等各方面的挑战,这群敢想敢做的年轻人全身心投入到项目“攻坚战”当中。
卢班戈体育场。受访者供图
为了快速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他不顾烈日曝晒,一心扎在施工现场,向老师傅学、向有经验的工人学,让自己熟知施工的每一道工艺……他还利用休息时间,补充理论知识,融会贯通。陈坤龙发现,项目的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施工图存在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经过重新复核计算,提出了优化方案并获得设计院认可,仅凭借这一项,就节约成本数百万元人民币。
那时候,陈坤龙每天白天守在安装现场,由于安哥拉当地和国内有7个小时的时差,他每天凌晨一点(当地时间)以后和厂商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分析问题,第二天一大早又跑去现场继续调试和排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坤龙和一大批像他一样吃苦耐劳、意志坚定的建设者共同努力下,项目在2010年如期竣工交付使用,并获得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境外工程)。
卢班戈体育场竣工移交后,陈坤龙留在了安哥拉,从技术员到工长,从生产到商务,从项目经理到公司驻安代表……他先后参与当地学校、医院、公路、水电等多个项目建设当中,一次又一次为基础设施落后的安哥拉送去了来自中国的珍贵礼物。
安哥拉罗安达SAMBIZANGA区7·12市政道路。受访者供图
2016年的安哥拉罗安达SAMBIZANGA区7·12市政道路项目至今让陈坤龙记忆尤深。
那是他第一次做项目经理,虽然之前多个项目和岗位的锻炼已让他的能力足以胜任,但面对这个安哥拉各级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的重点市政工程,陈坤龙的心里还是有点打鼓。
“工期只有10个月,最困难的就是拆迁。因为涉及到大量的住宅、商铺、医院、学校、运动场等房屋类型,协调难度非常大。”陈坤龙说,“施工现场又在闹市区,不能封闭,人员和车流量特别大,给施工带来了很多不便。”
就这样,陈坤龙挑起了项目经理的重担,和团队一起啃这块“硬骨头”。
项目开工令签署现场。受访者供图
谈到拆迁这个最大的困难时,陈坤龙坦言,除了通常程序性地与监理和业主沟通协调,团队还特别注重与附近居民的友好相处和关系处理。
“我们不光是修项目上这条路,平时附近有哪条路不行了我们也会用自己的车队和设备帮他们无偿地做垫路、推平等等这些工作。同时还在路边设立了垃圾堆放站并定期清运垃圾,安放临时管道将附近排放的污水都接入地下污水管网,改变了以前脏乱差的环境。”陈坤龙说,这些实实在在的善举给当地居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所以在拆迁过程中也得到了对方同样好的反馈:“大家一起努力,拆迁就比较顺利。”
面对其他难题,他们也毫不退缩:现场不能封闭、安保隐患大,就加大警卫力量、加强安全教育;工期紧张,就采用半幅、分段施工方式,在保证居民正常通行的前提下每天都能施工10个小时……
在陈坤龙的带领下,项目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圆满完成任务。道路通车当天,当地百姓看到曾经的土路变成崭新的沥青马路,兴奋得载歌载舞。
陈坤龙获得2019“北京青年榜样·奋斗好青年”称号。受访者供图
如今,作为中电建建筑集团驻安哥拉国别代表的陈坤龙挑起了公司在安哥拉的建设大梁。一路走来,12年的奋斗历程早已让这个勤劳、踏实、上进的大男孩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海外建设者。
他至今脑海里仍清楚地记得两个多年前的场面。一个是自己刚到达水资源稀缺的安哥拉时,看见很多人直接捧起路边水沟里的水就喝。而另一幕则是自己参建的某个供水工程竣工后,大半个城市的家庭都能用上干净的自来水时的场景。
“大家都特别开心,通水的时候大人孩子们都奔着水龙头跑过去,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头儿老太太,高兴地围着水龙头把衣服都打湿了,然后在旁边跳舞,那种场景真的是很震撼。”陈坤龙说,“那一刻我会觉得自己参与的这些不管是体育场、学校、医院还是道路、供水工程,是真的能直接改善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这份工作是很有意义的、是值得的!”
然而就在小年夜前一天,陈坤龙接到临时通知,因工作需要在年前就返回安哥拉,“遗憾是肯定的,但建设工作不能耽误,只能等下次了。在那边大家也会组织一起过春节、吃团圆饭、看春晚,也挺热闹。”在他心里,也早已将这个自己为之奋斗多年、当初陌生的国度看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下个12年,他将继续在这里奋斗着、建设着,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安哥拉人民带来更多的民生“礼物”。(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