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科学家傅钰:“微世界”传递大能量。视频剪辑:谢利媛 孙伟淦(实习)
“在医院里,生化类的检验只要半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能出结果,但是微生物检查结果却需要等待一周或者更长的时间。这就说明微生物的快速检测鉴定是个很棘手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拉曼光谱结合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让这项耗时的工作缩短至几分钟、半个小时内完成。”当聊起微生物这一大多人知之甚少的领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第一届“率先杯”未来技术创新大赛复赛优胜奖获得者傅钰侃侃而谈。
说起微生物,可能很多人对其的认识仅限于水里看不见的小东西、大片大片的赤潮,可对傅钰而言,微生物的世界是一片横无际涯的有待探索的领域。
傅钰。本人供图
炽热“中国心” 学成知返
傅钰,1994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生物系,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来到了瑞士瑞华制药的弗雷德里克-米歇尔研究所工作。在瑞士期间,他接触到了许多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在与专家们不断地接触讨论当中,他开始深入地了解微生物的魅力,并决心致力于此。“在与多国专家的交流当中,我认识到研究微生物有广阔的前途可为,微生物是隐形的巨人,对地球的健康和人类的健康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傅钰这样回忆当时选择微生物的原因。在瑞士工作一年后,他进入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系学习并获博士学位。随后,他奔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师从著名专家Johannes Walter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
正当傅钰在国外的研究进行地如火如荼时,一次旅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012年底,傅钰所在的哈佛医学院专家学者联谊会组织了一批哈佛的青年研究人员归国访问各大高校、研究院所,访问过程中,傅钰惊喜地发现相较于90年代末他出国时,国内的研究条件已然完成了大飞跃。无论是研究平台,还是科研经费的支持和投入,都让傅钰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新时代能给予海外学子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傅钰在实验室。本人供图
于是,他毅然选择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从事微生物的研究。与他共同回国的不仅有国外十几名共同奋战在科研一线的“战友”,还有哈佛大学肯于钻研、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与成果孵化的成熟经验。“在国外的几年,我接触到了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间快速转化的成熟操作流程,这是我们国内还需要大力加强的环节,因此自我回国至今,我和我的同事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促成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傅钰说。
“微生物因为肉眼看不到,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甚至忽视的领域,其实微生物与我们的健康问题息息相关,比如说肠道中的微生物与糖尿病和肥胖密切相关,甚至自闭症、焦虑症和帕金森症也能从肠道微生物找到相应的答案。但是随着肠道微生物研究的火热,有些人利用肠道微生物这个概念,肆意夸大歪曲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推销各种与肠道微生物根本不相关的减肥产品和概念等等。所以,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让大家凭借自己的科学判断来识破不科学的东西。”傅钰在采访中多次提及“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他不仅是这么说的,也确实做到了实处。
拳拳报国情 知之授之
傅钰在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与学员合影。本人供图
“在哈佛,我经常看到很多当地小朋友到校园里来参观、学习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在实验室参加科学实践,这让我萌发了给中国的小朋友们讲科学的想法。”傅钰这样说,“有一次,我在台上讲有关微生物的科普知识,有位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在底下不停做笔记,讲座结束后,他说还有一些小知识点没能记下来。当我看他的笔记时,我很吃惊。因为上面工工整整记录下了我讲解的要点,不夸张地说,这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比我当年上学做笔记都要认真工整。”孩子们一次次询问和渴求知识的眼光,让傅钰非常动容。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听懂复杂的科学知识,傅钰甚至把自己的十岁的孩子当成了“小白鼠”,每次给别的小朋友讲课前都会先讲给自己的孩子听,从中寻找不足,直到能够让小朋友完全理解他所讲述的科学知识。
自2013年回国至今,傅钰一直致力于科普事业,从指导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学生到参与“千苗计划”,从北京重点中学的尖子生到大山乡村里的孩子。几年间,傅钰在全国各地完成了十数场科普报告,覆盖学生达千人。谈及坚持做科普的缘由,傅钰说:“很多山区的孩子根本没接触过微生物课程,更别提显微镜了。一次我讲完课,有个孩子跟我说‘真想看看显微镜里的世界’,这让我瞬间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每当我想起孩子们渴望了解未知世界的眼神,我就想着要把科普做下去,让每位孩子都有接触科学的机会。”
除了开展讲座,傅钰也开始研究少儿科普读物。对此,傅钰这样表示:“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是带领我探索科学的启蒙读物。但现在市场上专业、有趣、可读性强的科普读物比较少,所以我们这些在某一领域有所得的学者也应该发挥所长,开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为国家培养高科学素养的下一代。”
“其实现在远不止我一个人在做少年儿童的科普宣传、推广,但大多时候我们都在单兵作战。我希望有一天,有关方面能够将我们组织起来,并发动更多专家参与进来,让我们共同为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普及科学知识做出贡献、发挥作用!”傅钰说。(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