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秦文贵:从花土沟走出来的“石油之子”

发稿时间:2019-04-15 10:0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秦文贵:从花土沟走出来的“石油之子”。剪辑:綦智鹏

  从1982年到2002年,从21岁到41岁,在满眼戈壁滩的青海柴达木,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渤海钻探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的秦文贵曾经将人生中最美好的20年青春时光留在了花土沟——戈壁滩上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

  秦文贵(左二)作在油田一线。本人供图

  蓝色的天空、黄色的戈壁、黑色的石油,构成着花土沟的三原色,也着色着秦文贵的青春图谱。

  “那段时光对我影响至深,极端恶劣、艰苦的自然环境和作环境条件磨砺了我的意志,给我留下了甘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如今回忆,秦文贵仿佛一瞬间就能将时光拉回到30多年前。

  1982年,秦文贵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钻井程专业毕业,分配至青海油田。

  对于其时的秦文贵而言,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从石家庄到花土沟,从华北平原到青藏高原,从海拔不到100米到海拔3000米,6天行程后,满怀理想与激情的秦文贵站到了他即将工作的起点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满眼荒凉的花土沟,是怎样一个地方啊!

  “到花土沟第一印象是几乎见不到房子,只有几间低矮的土坯房,留作指挥部办公室、商店、粮店、邮局用。”在秦文贵印象中,油田职都住在全地下的“地窝子”里。

  在荒滩上挖出两三米深坑,支上废旧钻杆,上面覆盖草帘子,再蒙上一层沙土,这就是当时职们的住处。

  严峻的考验首先来自恶劣的自然环境。

  海拔3000米,气压和含氧量都只相当于东部平原的70%。再者,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每天五、六级的风成为常态,也使得气候极为干燥。

  秦文贵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开始流鼻血、嘴唇干裂,这是身体对于高原缺氧和干燥气候的“反射”。

  一个月适应缺氧,一年适应气候,年轻的秦文贵凭借毅力跨过“自然环境关”。

  秦文贵(左一)作在油田一线。本人供图

  然而,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

  理论要应用于实践。大学四年,秦文贵扎实掌握了石油钻井程的理论知识。而今,他面对的是一场真正的入门考试——实战。

  从基层钻干起,从细小的事学起,秦文贵潜身一线,从扫钻台、擦机器、打吊钳、收具等基本功开始,到打钳子、甩钻杆、扶刹把、下套管等,努力钻研业务,一步步熟悉着最基础的钻井序。

  这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攻坚战。

  “钻井队都是露天作业,只要一开钻,就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不能停,需要24小看守井台坚守岗位,直至钻出石油,再奔赴下一个地方。”秦文贵说。

  “钻头啃岩石。工作的对象是硬的,作精神也必须是硬的。”秦文贵认为,这是青海油田人的精神,也是中国石油人的精神。

  1983年初冬,油田一处钻井突发强烈井喷,情况危急!

  到了夜里,由于放喷管线被结晶盐堵死,井口压力瞬间上升到200多个大气压,数千米深的盐水泥浆咆哮而出,必须立即处置,才能避免井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鏖战。

  不顾个人安危,队长带领钻们跳进齐腰深的泥浆冲向井口,拆换被堵的管线。

  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着秦文贵。身处抢修队伍中,他忽然感受到一股力量、一种精神,那是一股迎难而上的力量,那是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归结起来,就是中国石油人的“硬”的特质。

  一夜鏖战,油井暂归平静。

  但要是彻底解除危险,就必须把重晶石粉混拌在泥浆中提高泥浆密度再泵入井内,这样才能彻底压稳。

  没有运输具,50斤一袋重的重晶石粉需要人力肩扛手提。

  石油人们没有理会:没有人帮忙,我们就自己扛。

  重晶石粉沉沉地压在秦文贵和人们身上,加上高原缺氧,呼吸极为艰难。然而就是如此艰苦,这些石油人夜以继日3个月,硬是扛了1万多吨的重晶石粉,最终保住了油井。

  秦文贵(左二)钻研钻采技术。本人供图

  一步步、一天天,就像深入地下的钻头,1米、2米……10米、20米……100米、200米……1000米、2000米……石油人的精神深深嵌在了秦文贵的血液里和灵魂里。

  即便远赴加拿大学习,他也裹上一包中国石油先辈长眠地的沙土,随身携带,时刻激励着自己不忘初心、踏实前行,用科学研发出新技术新艺,改变中国石油的传统面貌,日新月异。

  1997年,秦文贵获得首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1999年,被中宣部、团中央树立为“当代青年的榜样”。10年后,在建国60年之际,秦文贵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秦文贵坦言,“是祖国培养了我,一个人的理想只有深深根植于自己所热爱的大地,才能开出最艳最美的花朵。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果和进步,都凝聚着几代石油人的智慧和心血。”

  时光荏苒,而今我们已步入2019年,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又即将迎来祖国70岁华诞。

  已经为祖国的石油事业拼搏了30多年的秦文贵仍不知疲倦,对他来说,青春与奋斗似乎是永远的关键词:“希望新时代的青年们能够更加思想解放、善于创新、敢想敢干,将远大理想付诸于艰苦奋斗,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去谱写无悔于人生的青春华章!”(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