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崔兴国代表:扎根车间的“大国工匠”

发稿时间:2019-03-12 08:0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崔兴国:扎根车间的“大国工匠”。视频剪辑:任予飞

  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水轮机分厂装配工段长崔兴国。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程浩摄

  整洁挺立的西装衬衫,深棕色边框眼镜,一头利落的泛白短发,坐在访谈间的他侃侃而谈,看起来温文尔雅——初见崔兴国,你很难把他与在一线车间工作近30年的经历联系在一起。

  然而面对记者抛出的问题,他信手拈来的专业、严谨和仔细,着实彰显其作为水轮机制造装配领域顶尖人才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实力。

  “您看起来似乎与大家传统印象中的工人不大一样。”

  “那工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崔兴国笑着反问道。

  工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对于20多年前刚刚成为工人的崔兴国来说,答案似乎与今天不太一样。

  1991年,23岁的崔兴国作为一名普通工人,加入了东方电机厂从事水轮机装配工作。

  那个年代,工人在很多人的眼中还相当于“脏乱累”的代名词。

  一次,崔兴国的同学前来工厂探望,看见的却是他身着粗糙工作服,在灰尘飞扬的环境里施工的场景。

  回想当年,崔兴国感慨道:“那时觉得很憋屈,想放弃。”

  “小崔啊,你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厂里的领导耐心地开导他。

  年少的崔兴国当时并不能理解如何才能把目光放得长远,但既然干一行那就要爱一行。他开始沉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为了培养青年工人的独立工作能力,分厂领导特意安排崔兴国负责带领工友完成水电站筒形阀接力器装配试验的任务。

  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带班作业。几个年轻工友一起没日没夜地干着,然而第一次装配试验工作,他们失败了。

  但崔兴国并没有就此放弃。拆了重装、装了又拆、拆了又装……经历多次反复试装,20多天后,崔兴国和工友们仍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

  预想中的批评与指责并没有到来,领导和师傅们的鼓励与帮助让崔兴国更加坚定了自己好好做下去的决心。

  “当时我的确不具备那个能力,所以就倒逼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在崔兴国眼里,年龄小不应当是心安理得犯错误的借口,“不去总结,没有把失败的教训转化为有价值的成果,这是最大的过错。”

  经历多次失败的他没有气馁,反而是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不断地向技术人员学习,熟悉并牢记了此项装配工作里所有零部件的功能和作用,并为日后成为该方面的专家打下基础。

  后来,在对一个水电站的检修中,之前在该项目上栽过很多跟头的崔兴国很快发现对方提供的方案中存在漏洞,但他的建议起初并没有得到对方的重视。

  在按照原方案执行四十多天依然失败后,对方终于愿意使用崔兴国的解决方案,并一举突破难关。

  也是从那时起,崔兴国真正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工人的意义和价值,并更加坚定了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而这份热爱,也成了崔兴国在近30年的工作中孜孜不倦,永不停止追求步伐的源动力。

  多年来,他创新不断,推出了“兴国导水机构预装工装”和各种水轮机分装装配操作方法和质量管理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三峡、溪洛渡、巴西杰瑞等水轮发电机装配中,促进了我国各类水力发电机设备制造水平的提升。

  今年1月12日,随着崔兴国和他的团队在白鹤滩工地现场完成最后一道转轮工序,全球首台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精品转轮顺利完工。

  这意味着,我国发电设备企业率先掌握了百万千瓦等级巨型水轮机组的核心技术,就此开创了世界水电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的新时代。

  “用我们一个业主的话说,这是他鉴证过的最好的导水机构。”“能够参加三峡白鹤滩这个举世瞩目的工程,是我们水机人一生的荣幸。”“我们的高水头球阀制造水平已经达到了引领世界的水平!”……每每提及自己的工作,崔兴国的嘴角都不自觉地上扬。

  如今的他已经迈入50岁的门槛,当半生积累的经验与所掌握的技术转化成一个又一个高质量的产品,来自职业的骄傲早已冲淡了他刚入职时对自己工人身份的消极认同感。

  “我们有一些一线工人在谈女朋友的时候,到丈母娘家里会有点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工人。”崔兴国说,“我们不能要求年轻人有自己这个阶段的认同感,因为我们年轻时也这样。但他们现在可比我当年强多啦!自身学习知识的能力更强,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多,社会和单位的关怀和培养也更多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让崔兴国感触最深的就是李克强总理提到的“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崔兴国告诉记者,回去之后,他要把总理的报告传达给厂里的工人们,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政府对技术人才的重视,意识到在制造强国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一线工人的身影。

  今年两会,作为人大代表的他带来的建议也与青年的职业教育相关:希望推进校企结合,让企业的技能需求与学校培训结合起来,让职业教育更规范;希望建立培训基地,让青年员工能够得到更高水平的职业培训。

  同时,他还呼吁企业根据学生在校取得的不同等级职称给予其不同待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谓‘工匠精神’首先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同时做到专业和专注,在失败时也要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崔兴国说,“一个制造强国离不开高技能的技术工人,我们工人只会一代更比一代强,中国的产品也会一代更比一代好,中国制造能力必将更加强大!”(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婉莹 实习记者 梅寒)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