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新时代“胡杨卫士”:我在沙漠边陲为祖国站岗

发稿时间:2018-10-03 14:0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新时代“胡杨卫士”:我在沙漠边陲为祖国站岗。视频剪辑:綦志鹏

  武警兵团总队某支队执勤二中队驻守在素有“三五九旅红色精神”传承之地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五团,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1984年部队成立以来,无论所处时代、环境和担负任务如何变化,一茬茬中队官兵始终扎根红色沃土建队育人,赓续兵团总队“胡杨精神”戮力前行,用赤胆忠诚的行动自觉践行着“新时代的胡杨卫士”铮铮誓言。

  武警兵团总队某支队执勤二中队驻守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武警兵团总队供图

  练兵备战,敢玩命

  在支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执勤二中队当兵要做好“吃大苦”的准备,这不仅仅是因为中队驻扎在“水到头、路到头、电到头”的艰苦地区,更因为这里的战士在军事训练上有种“玩命”的劲头。

  “对敌人是尖刀,对自己是刻骨刀。”这句出自《士兵突击》的经典台词用在执勤二中队身上毫不为过。

  距离中队五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被称为“魔鬼坡”的地方,近30°的坡度让很多地方司机开车都不愿意过,但这里却成了中队官兵练体能的“天然宝地”,每次中队组织五公里越野训练,这里是必经之地。

  2015年,特战中队曾在驻训期间和二中队官兵进行过一次五公里越野比赛,谈起那次的冲坡经历,特战中队士官孙少瑜还是心有余悸:“穿着装具在‘魔鬼坡’上冲一趟,感觉比跑一次十公里越野还要累,看到坡顶的那一刻,就像看到了希望。”而这样的冲坡训练,却是十几年来二中队每周的必训科目。

  曾在执勤二中队服役九年的士官杨达武是队里出了名的“魔鬼教头”,平时和大家有说有笑的杨达武,到了训练场上就跟换了个人一样,眼神中透露着杀气,用他的话来说,擒敌训练是实战科目,训练场必须有战场的感觉,班长冯昊说:“跟杨达武配合,绝对是一种痛苦的回忆。”

  战士范平娃曾经在地方比赛中获得过跆拳道比赛的冠军,刚到中队的时候,对训练有那么点“看不上”,在一次擒敌训练中,主动提出要和杨达武“过过招”,结果不到5秒钟就败下阵来,范平娃感慨道:“以前在跆拳道馆里,觉得自己很厉害,现在才发现自己有多幼稚。”

  此前,杨达武被选派参加原兵团指挥部搏击教练员培训,从接到通知的那天起,杨达武就对自己进行了近似极端的“特训”,别人跑五公里,他要跑十公里;别人训练绑5公斤的沙袋,他给自己加码到8公斤;别人是一对一的“单挑”,他同时和三个人对抗,最终在比武中取得佳绩。2017年,杨达武调入友邻中队工作,临走前,他把一份3万多字的训练心得交给了新的擒敌教员,这些都是他多年来的心血,他说,不想看到自己走了以后,中队的训练水平有一丁点下降。

武警兵团总队某支队执勤二中队建设文化营区。武警兵团总队供图

  文化助力,定人心

  只有荒凉的大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在执勤二中队扎根的这片戈壁绿洲中,官兵们的精神头更让人感到振奋。走进执勤二中队的营区,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让人振奋的感觉,壁画、根雕、石头、长廊,处处都充满着文化的气息。

  “中队营区刚刚建起来的时候,官兵们的业余生活非常单调,一首曲子,一把吉他就能弹好几个月,营区外的老树上挂个脸盆,就能打篮球。”时任中队长、现任兵团总队侦察处处长罗兴国回忆说。

  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官兵们开动脑筋,硬是在中队营区里开拓出一片繁荣的文化天地。“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用油漆在石头上写字,在胡杨木上刻上战斗标语,让战士们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激励。虽然现在条件好了,手段也多了,但这样的传统也一直保持到了现在。”中队指导员邹立皓介绍说。

  在中队营区的围墙上,14块墙画格外醒目,走在这里,就仿佛进入了党史博物馆,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在这里都有生动的展现,时时刻刻让人有一种接受洗礼的感觉。

  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些画的作者是队里的一名后勤兵——张堂堂。“画墙画我们已经坚持了好多年,我也是去年才从老班长手里接过了这个任务,今年主题教育的主题是‘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我就想着画一些红色历史方面的东西,也算为开展主题教育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中队士官冯昊的爷爷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冯昊家里到处充满着红色家庭的氛围,来到中队之后,冯昊仿佛又找到了家里的感觉,他说:“来到这里之前,我真的没有想到,在新疆的戈壁滩上,还能体验到这么浓厚的红色传统氛围。”

  现在的二中队营区,石头文化、根雕文化分外醒目,此外,中队还创作出快板歌《十九大精神放光芒》、情景剧《他在那里站岗》、社火《盛世龙腾》等特色文艺节目,使官兵时时刻刻受到红色思想和强军文化的熏陶。中队文化骨干郝礼说,没当兵以前,觉得屏幕上的明星、小鲜肉很帅、很时髦,自己身上也有“奶油小生”的味道,到了部队之后,受到部队文化的熏陶,感觉部队官兵才是真正的“血性男儿”。利用自己的文化特长,郝礼把红色文化和说唱结合起来,创作出RAP版的《强军之歌》,受到大家一致欢迎。

  近年来,中队紧紧围绕“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铸牢忠诚品格、厚重历史底蕴、砥砺血性虎气、永葆传统本色,在新起点上取得新发展、新进步。先后2次被武警部队党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支部,1次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基层按纲建队标兵单位,17次被评为总队基层按纲建队标兵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7次、集体三等功8次,6人荣立二等功、37人荣立三等功。

武警兵团总队某支队执勤二中队心系群众。武警兵团总队供图

  扶贫帮困,一家亲

  谈起中队官兵,兵团一师五团的群众总是赞不绝口。自建队以来,中队官兵始终心系群众,在自身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还是尽其所能帮助群众。

  家住五团11连的买买提2003年看到别人搞特色养殖赚了钱,自己也买了些家禽准备大展身手,却因为饲养不善导致亏本。就在买买提万般无奈的时候,周围的邻居提醒他说:“那边武警中队养鸡养鸽子养得可好了,你去找他们试试。”买买提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中队,没想到中队官兵不仅热情接待了他,还把养殖技术倾囊相授,临走的时候还送给他30只小鸡,靠着中队官兵的援助,第二年买买提就靠特色养殖赚了钱。这么多年过去了,买买提回想起中队官兵的帮助,仍然赞不绝口。

  2016年,中队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与五团11连的库尔班大娘一家结成了亲戚。库尔班大娘早年丧夫,一个人拉扯着孩子们长大,女儿出嫁后又遭遇不幸的婚姻,被丈夫狠心抛弃,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难。自从和中队官兵结为亲戚后,库尔班大娘家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变,逢年过节的时候,官兵们会提着礼物来家里看望;家里农具坏了,打个电话,中队的“五小工”就来家里修;农忙的时候人手不够,官兵们利用休息时间帮她家干农活;家里人有了矛盾,中队指导员来做思想工作。谈起中队官兵的帮助,库尔班大娘非常感动,她说:“你们这些巴郎子和我原来不认识,却帮助我们家这么多,你们就和我真正的亲人一个样。”

  在中队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小分队,他们每个月都要到位于五团3连的综合服务楼为群众进行政策宣讲。

  说起这支小分队,五团统战科罗军科长赞不绝口。原来,这些年随着五团的经济持续发展,让很多群众产生了“小富即安”的想法,一些群众甚至有了“躺在床上等救济”的思想。

  连里的干部怎么做这些人的工作,村民们都不听。在“支部共建”活动中,连干部把他们遇到的苦恼向中队党支部一班人说了出来,中队党支部当即决定,成立一支扶贫政策宣讲小分队,深入农户当中,帮助连里做好他们的思想发动工作。小分队刚成立的时候,遭到了不少挫折,但是在官兵们的坚持下,一些群众开始改变,走上了靠劳动致富的道路。随后,小分队的影响越来越大,五团机关主动联系支队,请求让小分队的成员每个月给村民们上上课。现在,每个月听官兵们上课,已经成了村民们的日常活动之一。

  这些年来,除了帮助群众脱贫外,中队官兵也在扶贫的过程中受到了不一样的教育。

  五团职工包玉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李婶”。李婶包的粽子,是中队官兵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李婶原先和丈夫在中队周边种棉花,经常和中队官兵打交道,有一次夜里棉花地失火,中队官兵奋不顾身地投入火场,为他家挽回了十几万元的损失。自此之后,李婶就把中队官兵当成了亲人,只要家里有什么好吃的,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带给官兵们。这几年虽然从中队周边搬到了30公里外的团部,但是每到过节的时候,她总要给战士们包很多香甜可口的粽子。

  战士费靖庭刚入伍的时候觉得武警部队站岗执勤没有他想象中金戈铁马的壮志豪情,情绪很低落,当尝到李婶送来的粽子,又听了中队常年为群众做的那些事之后,他感到:无论我们做什么,人民群众的肯定才是最重要的。(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责任编辑:王冬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