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刘凡:在奋进的科技之路中成长

发稿时间:2018-06-13 14:0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刘凡:在不断创新中成长。视频剪辑:綦智鹏

刘凡在2015国际结构完整性会议现场。本人供图

  综合成绩连续四年专业排名第一,参与多项国际级会议,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Electrochimica Acta》《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获得“2017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论文”(第一作者)等10项省级及以上科技竞赛奖项;辽宁学联九大“特邀代表”;获得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等多所学校4年直博offer……

  这一切看似不平凡的经历,记录了一个叫刘凡的男孩大学四年的成长轨迹。谈到自己的这些成绩,他显得十分谦虚,“其实我是个‘伪学霸’,只是可能比别人付出的多一点,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就。” 

  不止于逆境,高考失利后再出发

  从小到大,刘凡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然而在2014年的高考中,他却意外地发挥失常了。“得知分数的那一刻,心里真的非常失落。”

  面对当时并不是自己心仪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选择接受还是继续复读?刘凡陷入了两难的选择境地。

  当时很多人都劝他复读,因为“第一学历”很重要。“但是我觉得一年的时光对于我来说也十分宝贵。我所失去和未来所要追寻的东西,在大学里同样能够找回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刘凡踏上了通往东北的列车,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新征程。

  经过高中三年“苦行僧”般学习生活的洗礼,很多人到了大学之后或许会选择放松一下自己,刘凡却从未这样想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状态,不一定说放松就是对自己之前辛苦学习的奖励,其实有时候活得很充实就不会觉得特别苦,反而觉得收获很大。”——刘凡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尽余生之力,勤勤恳恳,不落于孤寂,不止于逆境”是他的座右铭。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背英语单词,晚上在自习室学习到闭馆是他的日常。学习专业课知识,“泡”在实验室做实验,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竞赛……日复一日,繁忙而充实。大学四年里,他一直保持着专业第一名的学习成绩,在各种比赛中也崭露头角。

刘凡在实验室。本人供图

  不断奋进,开启科创研究之门

  也是在大学里,刘凡找到了自己未来想要追寻的方向和人生理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学校里也免不了有部分师生对各专业进行比较。刘凡还记得,那时候无论是大家平时的调侃还是学校开动员大会,金属材料工程总是被评为“最差的专业”。

  “一开始也会觉得有些沮丧,但是越到后来我越觉得,专业无好坏,好坏在于个人。”就这样,不服输的刘凡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也越来越感受到材料科学的魅力所在。在了解到许多材料界杰出的科研工作者产出的出色成果后,他下定决心,自己有一天也一定要在专业领域内做出成绩!

  为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大二开学之初,刘凡联合了几位同学一起组队参赛。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起来都非常困难。但是刘凡不言放弃,经过他和队友们的反复尝试和整理分析,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正是这场比赛,燃起了刘凡对于科学研究更加浓烈的兴趣,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

刘凡(三排右二)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本人供图

  2016年,在老师的指导下,刘凡负责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批立项,他随即投入到该项目的研究中去。

  “一切好像都是从零开始,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从最基础的文献下载、查阅开始,面对陌生的专业词汇、深奥的分析机理,他都需要慢慢地摸索。

  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刘凡开始尝试接触英文文献,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在阅读论文、查阅单词,做实验几乎成了他课余生活的全部内容。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有时候也会萌发出放弃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在刘凡看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需要三种品质:态度、守时和追求极致。

  “要想在科学实验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必须要端正态度,付出一定的艰辛,积极进取才会有所收获”。刘凡认为,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特别是年轻人,一定要摈弃随意而安的想法,创造追求极致的闯劲。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反复尝试,刘凡最终取得了实验的成功,并完成了4篇基于该实验的科研论文。后来他还从事新能源高温固体燃料电池研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期刊《Electrochimica Acta》上发表SCI论文。

刘凡大学四年间获得的各项奖项和证书。本人供图

  2015年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省级二等奖;2016年“创青春”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16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2017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论文”……他不仅收获到许多科研创新方面的经验,也更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深耕科研,爱国情怀是要尊崇的方向

  大学期间丰富的科研和比赛的经历为刘凡日后能够在专业领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刘凡已经获得香港城市大学4年直博全额奖学金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以及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中国公派博士研究生留学机会。今年9月份,他就要远赴重洋,到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开始自己的留学生涯。

  “四年博士期间要努力做好专业研究,之后会选择申请博士后,然后回国继续从事科研道路。”由于自小就对钱学森等科学家的爱国故事耳熟能详,在刘凡看来,学成归来、服务祖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我觉得一位成功的科学家不仅要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做得非常出色,更要有一种人文情怀,特别是爱国情怀。”

  刘凡最喜欢的现代科研工作者是施一公,“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作为科研人员的责任、担当和气魄,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作为一名未来的科研工作者,刘凡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像施一公那样,能够尽己所能,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贡献力量。(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叶婉莹)

责任编辑:曼文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