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长调传承人阿拉坦其其格: 用天籁之声诠释蒙古族的灵魂

发稿时间:2017-06-23 08:0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在乌兰浩特正式成立。70年弹指一挥间,内蒙古各族儿女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参与和见证了内蒙古波澜壮阔的发展!“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时多次强调,要精心做好民族工作,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屏障。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弘扬内蒙古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精神,“中国梦”践行者青春励志故事重磅策划“峥嵘七十载,扎根北疆情”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系列人物专访,聚焦为内蒙古各行各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典型,讲述、记录内蒙古自治区实干振兴发展的沧桑巨变!

“峥嵘七十载,扎根北疆情”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系列人物专访第一期

阿拉坦其其格: 天籁之声诠释蒙古族灵魂剪辑:付一鸣

国家级蒙古长调传承人阿拉塔其其格。本人供图

  “我的外祖母在80多岁的时候,声音还像个小姑娘一样……我的妈妈现在也已经80多岁了,她也还在唱,唱得很好……”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阿拉坦其其格正和一群8090后的年轻人共同排演一部音乐剧,排练期十分紧凑,而她则坦言和年轻人在一起,让她充满了青春的激情。 

  阿拉坦其其格,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人,著名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蒙古长调传承人,中央音乐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长调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独唱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 

  阿拉坦其其格来自一个蒙古族游牧民家族,来自一个把长调世代传唱的家庭。正如阿拉坦其其格所说,“长调是蒙古族人的灵魂”,她们祖孙三代正是这种灵魂的最佳代言人。 

国家级蒙古长调传承人阿拉塔其其格。本人供图

  牧民的女儿 她与歌为伴 

  “从我懂事开始,我就很爱唱歌跳舞,从小学一年级到后来工作一直都是文艺骨干”,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阿拉坦其其格,回忆起与歌为伴的半个多世纪,语气里饱含真实而热切的幸福感。 

  相比“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千金小姐,阿拉坦其其格与生俱来地带有一种更加珍贵的财富——音乐天赋,而与其说是天赋,不如说是音乐世家的基因遗传,或是游牧民家族的精神传承。 

  阿拉坦其其格的外祖母曾是当地十分有名的歌唱家,一次外祖母前往曾经的“外蒙古”看望其姐姐,就在当天夜里,中国和蒙古国划清国界线,外祖母从此和丈夫孩子分离。 

  “小时候我没见过姥姥,都是听妈妈和姥爷讲姥姥的故事,讲姥姥多么会唱歌”,阿拉坦其其格说,小时候逢年过节,家里亲戚就会聚在一起唱唱跳跳,这样的氛围无疑为阿拉坦其其格的长调学习锦上添花。 

  于是,她在沙漠里唱,在草原上唱,在骆驼背上唱……“长调是蒙古族的灵魂,流在蒙古族人的血液里、刻在蒙古族人的骨头上,是特属于这个民族的唱法,唱出来的就是我们蒙古族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对阿拉坦其其格而言,身为蒙古族的女儿,唱歌本就融在她的生活和生命中。 

  1973714日……”阿拉坦其其格几乎脱口而出,或许因为这个日子对她来说意义重大,那一天,还未成年的阿拉坦其其格被推选加入当地的乌兰牧骑,用她自己的话说,从此她开始了正式的歌唱生涯。随后,阿拉坦其其格开始了更加专业、系统的学习,她在1976年师从内蒙古长调大师,开始系统地学习长调演唱,接触蒙古族不同地区的长调唱法。半年过后,阿拉坦其其格又进入西北民族大学,开始正式学习美声唱法。 

  同时,阿拉坦其其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比赛和演出的舞台上,到70年代末,她已是远近闻名的歌唱演员。然而,相比回忆孩童时的兴奋,说到成绩、成名,她显得淡然了,在众多的荣誉面前,她“挑”了两个让她印象深刻的经历。 

  1982年,阿拉坦其其格到北京参加少数民族青年文艺汇演,“那是第一次获得全国性的奖项,受到了很大的鼓励”。1993年在蒙古国国际长调比赛中,阿拉坦其其格获得金奖,“那一次是纯长调同行间的比赛,非常专业,所以能在这些高手中拿奖,对我也是非常大的鼓励。”阿拉坦其其格回忆道。 

  唱歌对于阿拉坦其其格而言,更多的是感受和享受,相较于歌唱为她带来的荣誉,她更感怀唱歌让年过花甲的她和一群8090后的孩子“玩音乐剧”成为现实,在音乐里、在演唱时,她依然是那个爱唱爱跳的小姑娘。

 

国家级蒙古长调传承人阿拉塔其其格。本人供图

  长调的传承人 她用爱发声 

  “爬不过的是金色圣山,爬过的是悠扬的歌声;凭着歌声,使我投进母亲的怀抱……”这首悠扬的《金色圣山》,不仅是一曲经典的蒙古长调民歌,更像是一串牵连着祖孙三代的音符,穿过世纪,越过国界,让亲人相聚,让长调绵延…… 

  阿拉坦其其格说,外祖母在母亲8岁的时候,教母亲唱《金色圣山》,而当她亲耳听到外祖母完整地唱完《金色圣山》时,她自己也已年过半百。 

  因为在国际蒙古族长调演唱比赛中以一首《金色圣山》夺得金奖,阿拉坦其其格在蒙古国找到了姥姥,后来将姥姥接回国内,她亲耳听见了姥姥唱歌,“那一次我真正感受到,我的姥姥真的是很会唱歌的人。”她说。 

  如果说《金色圣山》传承着阿拉塔其其格一家三代的血脉,那么蒙古长调则可谓贯穿于整个蒙古族的轮回。 

  半个世纪过去,曾经爱唱歌的小姑娘,已成著名的长调大师、研究生导师,阿拉坦其其格在教授长调时,往往会在第一节课问学生们:“是不是真的热爱长调?”而在学生遇到困难想要放弃学习长调时,她会问学生,“作为蒙古族人是否有责任将长调传唱下去?” 

  谈及教学,阿拉坦其其格说,唱歌最忌讳不停地练,而“要动脑筋去悟,用心唱”。她坦言,教学过程中她十分严厉,“因为我是那么要求自己的,我觉得我能做到,我的学生们也应该能做到”。 

  这份严厉或出于她的认真严谨,或出于她的责任感、使命感,因为阿拉坦其其格对长调爱得深沉而细腻。在她看来,长调诞生于蒙古族人的日常生活,承载着整个民族的性格和气概。 

  不懂蒙古语的听众或许听不懂长调的歌词,但一定能感受到长调的宽广、悠扬,正如蒙古族人经历的那样,他们眼里看到的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沙漠,因此唱出来的也就是这样心境。 

  “在内蒙古不同的地区,同样一首长调歌曲唱出来的风格都不尽相同,因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当地人民的演唱风格就会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阿拉坦其其格说。 

  1983年,是阿拉坦其其格难忘的另一个年份,她第一次以中国歌唱演员的身份走向国际舞台,也是第一次将长调带出国门。“当时是在日本,我唱了《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辽阔的草原》等等,后来日本人提出让我不要用话筒,改成清唱,他们想听最纯净、天然的声音。”阿拉坦其其格回忆。 

  “音乐真的是无国界的,即便他们听不懂歌词,但旋律中的情绪、情感,他们是能感受到的”,阿拉坦其其格说,站在国际舞台上演唱并没有特别不一样的感受,“观众都是一样的”,但当语言不通的观众因为她的歌声而闭目落泪,这让她惊喜和欣慰,“当你用心唱,观众也会用心听,你动心了,他们也会动心”。 

  如今主要致力于培育长调接班人的阿拉坦其其格表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长调,她希望继续将长调唱出蒙古族,唱向世界。“我对我的学生最大的期望,就是他们首先对人生有正确的态度,然后保护、传承蒙古族人骨子里的灵魂性的文化。”她说。(中国青年网记者黄昂瑾) 

责任编辑:杨知澎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