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用爱构筑“天使之家”。视频剪辑:刘铭
在广西南宁市,有一位平凡的母亲十余年如一日撑起了关爱脑瘫儿童的“安琪之家”,她就是王芳。在一系列变故发生前,王芳的生活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自小父母疼爱,家境虽不富裕但也还足够一家人生活,学习成绩优异的她一路考进广西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没过多久便结了婚,1991年,王芳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宝宝和贝贝。
王芳和孩子们参加活动。本人供图
横生变故女儿罹患脑瘫
在那个一般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的年代,宝宝贝贝的到来让王芳的全家都非常高兴。但仅仅6个月之后,一家人从云端跌落到谷底。
当小女儿贝贝己经能够可爱地到处跑、可以用基本完整的语言和大人们交流的时候,大女儿宝宝却还根本无法站立,她的双手双腿完全不能自控,而且,她还不会说话。白纸黑字的诊断结果冷酷无情地将王芳的美好愿望击打得支离破碎——宝宝是一个脑瘫孩子!由于脑部神经受到严重损害,她将极有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一辈子都需要有专人照顾。
此后不久,解体的婚姻让王芳再一次面临两难的抉择。按照法院裁定,王芳只能在双胞胎女儿中选择一位女儿,做女儿的法定监护人:另一位女儿则由前夫抚养。手心手背都是肉,王芳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后选择了健康的贝贝,只是因为前夫有更好的经济条件来照顾宝宝。虽然宝宝不在身边,但王芳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宝宝病情的关注。最终,王芳放弃了在更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放弃了几乎是唾手可得的赴德学习,义无反顾地接回了宝宝,她希望能亲自履行一个母亲的职责。
渐渐地,两个孩子都长大了。当贝贝蹦蹦跳跳地跨入小学校门,而宝宝却只能在家里等妹妹回来,痴痴地听着她讲述学校里的故事。王芳为此四处奔波寻找可以接收宝宝的学校和机构,足足花了两年时间,无论是南宁市、广西境内还是全国范围内都毫无结果。极度失望的王芳干脆死了这条心,每天带着宝宝奔波于南宁市西郊的家和东郊的“桂港母亲之爱孤儿院”之间,起码在那里宝宝能不被歧视地接受一些教育。
作为脑瘫孩子的母亲,王芳在寻找能够接纳宝宝的学校和机构时,结识了许多慈善福利机构的官员和朋友,也同样认识了不少脑瘫孩子和他们的家长。相对于更多的南宁市的脑瘫儿童,宝宝应该算是很幸运了。毕竟宝宝在孤儿院生活期间还拥有一个比自己的家大上百倍的活动空间,而更多的脑瘫儿童显然还没有这个福分。一天,宝宝对王芳说:“我的妹妹,有很多的同学。我只有两个同学。”宝宝指的是她在孤儿院里的两位脑瘫小伙伴。王芳当时心里一动。是啊,宝宝应该有她自己的“同学”,哪怕这些“同学”跟她一样,也是脑瘫孩子。就在这一刹那,筹办一个能够给宝宝和其他脑瘫孩子提供康复教育服务机构的念头,悄无声息地在王芳心里落下了种子。
王芳照顾“安琪之家”的孩子们。图片来自南宁文明网
推己及人创办“安琪之家”
从2000年起,王芳每年12月20日都要带着宝宝去南湖公园参加的“你我一家亲”大型助残活动。这个每年一度的活动是由广西民政厅、广西慈善总会、广西残联、世界宣明会广西特殊儿童项目等机构共同举办的,旨在引导社会各界来共同关注残疾儿童的生存状态。
2001年12月20日,是王芳下决心要启动筹办“安琪之家”的日子。“你我一家亲”活动的这一天清晨,寒风凛冽,天上还飘着细雨。王芳带着宝宝来到南湖公园会场,眼前的情景令她深深震撼——上百位无法行走的脑瘫儿童,穿戴得整整齐齐,在数百位亲人和青年志愿者的帮助下,坐着轮椅,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孩子们的眼神,时时刻刻都在闪现着对正常人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是那么真挚,又那么孤苦无助,让人久久无法忘怀……
“安琪之家”终于在2002年6月1日儿童节当天成立了。王芳给它取名“安琪”,英文是angel,是天使的意思。取这个名称的用意,在于象征着这个机构将会是脑瘫儿童的乐园和走进主流社会的新起点,希望孩子们在这里能够生活得像天使一样快乐。“安琪之家”诞生时,真是小得不起眼:只有一套两居室的房子,三位脑瘫孩子和五位员工。但是它依然寄托着一种遥远的希望。四十多位善良市民从四处赶来,还买来了大蛋糕,热热闹闹地祝贺“安琪之家”的出生。
后来,有人问王芳为什么会想起要创办“安琪之家”。王芳说:“我们这个社会既然有大量的脑瘫儿童,就应该同时也具备有适合他们生活、学习和康复的机构。这种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如果暂时还没有人去做,那么,就由我们来做好啦!孩子的成长不能等待。没别的,就这么简单。”
王芳和慧慧同学。本人供图
星火燎原把爱心做成事业
作为非营利机构,“安琪之家”自创办之日起,一直举步维艰。开办之初,“安琪之家”的账本上只有王芳凑集的3万元作为注册资金,有经验的康复人才极少,肯来共事的更是千中无一,只能暂时在一所小学免费提供的两房一厅居室里落脚。
对于脑瘫患儿的家长们身上沉重的经济压力王芳深有同感,她试图以最低廉的收费来减轻家长们的负担,让更多的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也得到康复教育的机会。日常用品紧张、教学设备简陋、康复器材不足、急需专业的康复教育老师……这些问题时刻困扰着王芳。为了办好“安琪之家”,她权衡了场地、租金等因素,曾数次搬迁。即便如此,她依然是咬牙坚持。
“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为脑瘫患儿奉献一份爱心,给社会倾注一点温情。”王芳和她的“安琪之家”所面临的境况,引起了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上百家机构和上千位爱心人士给了“安琪之家”不同程度的帮助。
现在的“安琪之家”,已经从创办初期的一间两居室、3名员工,发展到了在南宁市拥有两个校区,崇左市一个校区,使用面积几千平方米,40多位康复教育老师和员工,可同时为100名以上特殊儿童服务的规模,并将服务的范围扩大到了首府南宁的20多个小区,以及全国12个省市。
“安琪之家”崇左校区开园。本人供图
但王芳的努力不仅局限与此,如今的“安琪之家”不仅仅局限于儿童脑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更拓展了业务领域,为16-25岁的脑瘫青年提供就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独立生活,也真正解决了家长们担心自己慢慢老去孩子无人照顾的隐忧。
2007年冬季,王芳与河北省的“黎明之家”、北京市的“生命树”、山西省的“爱之家”的负责人一道,共同发起组建“中国脑瘫儿童民间康复机构网络联盟”,力图通过努力,将服务脑瘫儿童的普及覆盖面扩大到全国范围。仅仅8年多时间,这个联盟的机构成员已发展到了54家,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整个联盟目前正在接收康复、教育和生活护理的脑瘫儿童及孤儿,已经超过了8000多人。
目前,由“安琪之家”协同深圳壹基金组织推动的“海洋天堂”、“同桌计划”等项目还在继续。王芳相信爱心将会继续带动全社会传递真善美,她要和全国的脑瘫患儿家长一道,在绝望的缝隙中开出希望的花。(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赵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