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国医名师”杨明会:行医不分中西 倾尽全力乃为医之道

发稿时间:2016-11-28 08:2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杨明会:倾尽全力乃为医之道。视频剪辑 付一鸣

解放军总医院中医院院长杨明会。本人供图

  自幼与中医结缘,崇尚中西医结合,以从医为荣。

  杨明会,解放军总医院中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从医近40年来,杨明会专注医术,潜心研学;爱心救人,真心待人。不论在临床治疗成效,或是学术课题研究等方面,都可谓造诣颇深。

  他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军队国医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北京市名中医和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荣立二等功1次。2015年8月20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给杨明会记三等功1次。

  此外,他还主持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20余项课题的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7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9部专著。

  学行合一 不负“名师”头衔

  杨明会说,在中医里有句话叫“学医三年,谓天下无病可治,行医三年,谓天下无方可用。”他说,很多人以为,学医,学了就能医,但现实情况远不是这样。

  身为“国医名师”的杨明会,回忆起学医从医的过程时坦言,相比书本学习,临床实践会遇到许多复杂的问题,当行医中遇到疗效不明显的情况时,他也成产生挫败感。

  “很多时候,患者的症状不是‘理想’的状态……遇到比较复杂的病情时,如果抓不住主要矛盾或问题抓得不准、方法不对,都会使得治疗效果不佳,这就需要我们医生不断辨证地、批判式地反思自己的诊疗思路,而这个过程也是帮助医生自身认识疾病本质,从而取得理想疗效的过程。”杨明会说。

  同样,也正因为深刻认识到了学医和行医二者间还存在的差距,杨明会坚持苦学勤练,不仅大胆地将所学运用于实践,更潜心总结、归纳临床经验。

  初学中医时,初出茅庐的杨明会曾凭他在《伤寒论》中读到的一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让一位出现晕眩状态的老师得以恢复。“泽泻汤就是两味药,泽泻和白术。我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给老师开了这两味药后,老师果然就好了,特别高兴”,杨明会回忆道。

  那一次的“大胆尝试”,对于初入中医大门的杨明会来说,或倍受鼓舞,或坚定信心。随后,在与中医为伴的近40年时间里,杨明会则用勤奋、严谨、大爱,智慧,在中医殿堂不断作出为中医界赞誉、为老百姓造福的贡献。

  杨明会以老年病为研究重点,以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帕金森病、肿瘤等为主攻方向,较早提出“气虚肾虚血瘀”是老年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并率先开展老年人免疫功能紊乱的早期诊断,进行了老年病气虚肾虚证与免疫功能紊乱的细胞、分子生物免疫学基础研究,揭示了老年病气虚肾虚证与免疫功能紊乱的相关性,及补肾活血法的作用机理。

  在中医药研究方面,他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中药对脑复杂功能过程中脑神经递质的调控规律,为探讨中药疗效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开展老年脑病的中医药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此外,杨明会率先实证了中药配伍的经典理论、“中药十八反”中“反”与“不反”的内涵,从物质成分和药物代谢酶角度揭示了中药配伍“反”与“不反”的本质,揭示了甘草“调和诸药”的科学内涵,从离子通道和儿茶酚胺调节角度揭示了中药寒热配伍及其减毒增效的科学内涵,促进了中医药理论的创新发展。

  融会贯通 不划中西界线

  “对老百姓来说,不管中医西医,帮他们把病治好了就是好医生”,采访中,杨明会直言,所谓中医、西医,是医院为了方便管理人为进行划分的。在他看来,作为医生,最重要的是能找准问题,并用最合适的方式帮助病人消除病痛。

  对此,在学术上,他主张中西医结合,倡导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和发展中医。杨明会指出,很多老百姓可能对于中医、西医存在误解。“很多老百姓认为动刀子就是西医,但早在几千年前,中医里就有刮骨疗毒”,他说,在当代医学临床实践中,核磁共振、显微镜等这些工具,是科学技术、手段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而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科技发展成果,合理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

  所谓“不分中西医”,杨明会强调:“重在说明医生应该掌握基本的技能和常识,面对一个病人,不论中医西医,要能给出基本判断,选中医好还是西医好,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不论中、西医,医生得有个基本的判断。”

  杨明会指出,目前许多老百姓就诊都会面临“不知道该找哪个科”的问题,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医院分科太细,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疾病的根源并非表现在其表面症状所反应的部位。

  “比如很多病人胃病久治不好,‘肾为胃之关’,通过补肾的办法,加一些活血化瘀的药,会提高疗效,加一些活血、补肾的药,疗效就会提高,中医叫‘久病必虚、久病多瘀’”,杨明会表示,现在所提倡的全科医生,就是强调不论中医、西医,都应该掌握最基本的通科知识、大内科知识,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将为患者带来便利。

  “比如在301这样综合型的超大医院,我们中医院的医生也必须对西医要有相当的了解和掌握,能给病人提出建议,比如去找哪个专家,比如患者现在到了是什么阶段,在目前这个阶段用哪种方式治疗效果最佳等等,医生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杨明会介绍道。

  在他看来,中医、西医的差别主要在于二者的核心思想主张的差异,他指出:“中医的核心思想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西医则遵循分析还原论,即得了病一定要找病因,比如感冒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西医讲究化验、检查,这是西医的手段。”

  “不论中医西医,治好病才是好医生”,不仅是杨明会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认知,更是为自己为医制定的高标准、严要求。因此,他不仅精心研读中医经典,也广泛涉猎西医学科,力求通过中西结合,为患者带来更大红利。

  例如,他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吸收现代病理学研究成果,提出放射性肺损伤的新理论,将中医证候诊断学的方法运用于实验研究,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现代病理学观察与中医证候诊断方法有机结合,深化了中医学对放射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的认识。

  坚守本职 不悔学医为医

  回首过往,不论是学医的艰苦,还是从医的辛劳,杨明会对中医始终充满敬畏,对医生始终感到骄傲。

  据杨明会介绍,他的父亲也是一位中医,所以他在儿童时期就对中医有了最初的印象:“中医很神奇,一些很简单的办法却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他说:“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出诊,病人家属都很感激我父亲,很尊敬我父亲,我当时就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很受人尊敬。”

  受父亲的影响,杨明会也时刻不忘将“救死扶伤”“为患者消除病痛”作为自己的职业标准和人生理想。

  “病人找医生,首先是对医生的信任,信任比天高,所以医生理应当毫无保留地、倾尽全力地想办法把病人的病治好”,杨明会表示,“医生和患者应该是好朋友,医生必须尊重患者、热爱患者,并保持‘患者至上’的思想,这样病人才会乐于倾诉、分享他们的感受,这也将有助于医生获得临床经验,提升诊断水平”。

  “还要知道怎么给病人省钱,因为有的药贵但不一定治病,便宜的药有可能治大病,所以有时候还要考虑病人的经济情况。很多人生病后,多半是有病乱投医,很多人是把钱花得差不多了才开始找中医,所以这也是我们重点考虑的方面”,正是秉持着“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的思想,杨明会也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来自首长、家属、领导、同事的广泛赞誉。

  此外,身为一位中医学界的教授,杨明会在“传帮带”方面也努力践行着传承中华文化,培养中医接班人的使命,他先后招收和培养博士后9名、博士研究生25名、硕士研究生37名,为全军输送了大批中医药优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对此,杨明会表示:“应该要发扬中医,让中医为更多中国老百姓服务。”他还勉励广大学习、热爱中医的青年人:“学医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学医虽然辛苦,但能为病人消除病痛,这是身为医生最大的欣慰和最高的追求,希望大家认真学医,从实践中学,向病人学。”(中国青年网记者 黄昂瑾)

责任编辑:秦华玉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