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科研追梦人”李君:青春之路 不忘初心

发稿时间:2016-08-24 08:0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李君: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视频剪辑:杨茜

初见李君一双灵动的双眸透着智慧委婉轻柔的声音介绍起自己热爱的领域却是铿锵有力。这个93年出生的姑娘,带着坚定和执着,在自己的青春之路上,留下一个个踏实勤劳的脚印。

李君毕业照。本人供图

徜徉知识海洋 发现宝贵“珍珠”

2012 年,带着对大学校园的憧憬,李君进入复旦大学药院。谈起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李君笑着说:“选择药学这个专业,是源于高中时很朴素的想法,因为医药行业与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于是就想对医药行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学校提供的学科交叉平台上,李君又发现了一颗宝贵“珍珠”——化学与材料科学的研究。四年大学生涯,她在这颗“珍珠”上倾注了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李君与科研最初结缘于大学一年级的《普通化学》课程。在这门课上,她结识了大学四年的科研指导老师郑耿锋教授,“郑老师将基础知识与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相结合,将艰涩的科研知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吸收。受此吸引,我主动联系老师,从药学院跨学科进入化学系接受科研训练,开始了新型半导体材料在能源存储与转化方面的研究探索。”

李君与导师郑耿锋教授。本人供图

  李君对科研从最初的好奇被吸引到一步步深入到每个课题研究主动去思考和发现更多新的问题其中饱含着执着坚定和不懈的追求与进步。她的不断努力,也带来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至今,李君已发表SCI论文11篇,其中6篇为第一作者,第一作者累积总影响因子41,其中一篇发表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杂志(JACS)上。她的研究成果获得了3项国家级本科生赛事最高奖项,在4场国际会议上进行了报告展示。

李君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做报告。本人供图

耀眼成绩单背后是耐得住寂寞的勤奋

在本科期间,就能有如此不错的科研成果,许多人都为她拍手称赞。其实,李君的科研之路比起身边的同学,更多了一些荆棘和曲折。高考未能如愿的她,通过一年的疯狂努力,全力以赴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最终通过了复旦大学插班生考试,进入到药学院学习。这使得她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学业和科研上,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进入科研领域追求自己的梦想。李君说“郑耿锋老师耐心的指导我各方面问题,还特意找了方向与药学接近的博士师姐带我,也正是这样的信任和鼓励,成了我风雨无阻投身科研实验的强大动力。”

成功之花,总是在奋斗汗水的浇灌下悄然盛开。在李君埋首科研的几年间,她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重重挑战,咬牙坚持和不懈努力,也让她的意志力有个更强的体现。从她上专业课的校区到做科研的实验室,单程需要近2个小时,她常常是早上5点起床赶早班地铁出发,晚上乘坐最晚一班校车回学校,周末和节假日也基本都在实验室度过。看着其他同学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李君有时也会向往,但并没有动摇,“科研这条路,我既然选择了,就要踏踏实实走完。我知道,科研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必须脚踏实地的承受住压力和寂寞。”

科研之路不是坦途总会遇到重重阻碍和难题李君曾经花费整整一年的时间在一个项目上但是结果却一直不理想。她通过和导师进行多次深入的探讨梳理每一个细节从中找到突破点终于有了满意的成果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青春李君的青春之路上始终伴随着对科研的热爱耐得住寂寞的勤奋。李君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年轻的时候不要怕,老了以后不要悔。

  第十四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复旦大学团体捧得挑战杯(左七为李君)。本人供图

团队力量是一盏时刻指引前方的明灯

李君坦言,至今所取得的成绩与团队合作是密不可分的。“科研离不开合作和互助,我的师兄师姐们毫无保留的教会我很多科研知识和方法。”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实验室大家交流合作的氛围,“我刚进实验室的时候,研究生师兄师姐都不会把我看作本科生,会毫无保留的教给我各种技能。郑老师更是告诉我可以把自己当作研究生,充满自信去做科研,多和师兄师姐们交流合作,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

在科研的道路上,需要具备广博和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主动的态度是首要条件。当实验遇到瓶颈时,李君会和导师和师兄师姐们反复讨论,理清思路,摸索解决难题的方法。这让也体会到团队力量的重要性,和来自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科研探索和交流中,她逐渐对能源课题感兴趣,将超晶格材料的合成方法与课题组的电催化研究方向相结合,开发了利用太阳能进行人工光合作用的超晶格材料的全新的课题方向,并凭此入围复旦大学本科生“莙政项目”研究计划。

    2015年这一年间,李君不仅在JACS上发表了论文,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美国材料学会的秋季年会并作口头报告,更是在全国“挑战杯”中获得了特等奖,申请了学术科技创新奖,可谓是丰收的一年。对于自己的成绩,李君谦虚地表示,“挑战杯”的汇报其实是三年科研结果的总结,是厚积薄发的成果。

2016年,李君获得了中国青少年创新科技奖。8月22日,作为获奖代表,李君光荣地站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发言。对于自己获得的成绩,李君说:“我今天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帮助,除了专业上他们对我倾心的帮助,他们的刻苦努力也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挑战杯”全国总决赛李君获得个人特等奖。本人供图

不忘初心 执着、担当、向前

    科研促使李君关注问题的解决,也更让她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她坚持“激发兴趣,全面发展”的理念,积极组织与参与各类学术交流,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化学学科进步。作为红十字会志愿者,李君跟随学校社团定期去探望慰问养老院、福利院,并面向社会机构、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开展化学知识普及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李君参与了复旦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对维吾尔医疗在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优势作用的实地研究,总结西医和维医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面的各自优势,增进民众对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不仅如此,她还是学校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曾参与多次学校和院系的迎新、节日汇演等

    谈起这些活动,李君脸上总是洋溢灿烂的笑容,“我觉得做这些,都是有意义的事情。不怕挑战,不怕困难,去做每一件事。最重要的是坚持,是担当,是不忘初心。”

    目前,李君已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即将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新能源或材料方面的研究。她希望在博士毕业之后,能够回到祖国的高校成为一名教授,继续坚持在科研道路上探索,做有深度的学术,实现自己科研梦想。也希望自己能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力量。(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晰)

责任编辑:赵晨阳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