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火箭军排爆手李宁龙:“与死神的较量”必须零失误

发稿时间:2016-08-12 08:3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谢樵,24岁,武警战士,抗震救灾中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幸遇难;张楠,28岁,驻索马里使馆武警官兵,执行任务中遭遇汽车炸弹袭击壮烈牺牲;张超,29岁,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模拟训练故障时在生死瞬间挽救战机殉职早逝……他们为人民安康保驾护航,为科技强军身先士卒,为祖国平安奉献终生。他们是楷模、是先锋、是英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军人!建军89年,一代代军人听党指挥勇往直前,责任在前挺身而出,艰难险阻,玉汝于成,中国军人矢志报国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强军梦。“八一”建军节之际,中国青年网特别推出“中国梦”践行者“青春报国强军梦”八一建军节系列人物专访,与青年网友分飨中国军人的励志故事,歌颂强军路上的中国军魂,为强军梦支撑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精神力量。

  “中国梦”践行者“青春报国强军梦”八一建军节系列人物专访第四期

  李宁龙:排爆必须零失误。视频剪辑:付一鸣(实习) 

     

   李宁龙整装待发,准备前往排爆现场。本人供图

  “轰!”伴随着一声巨响,一枚手榴弹在离李宁龙不到三米的地方被成功排除诱爆。这种令常人心惊胆战的情景,却是李宁龙的日常。

  入伍15年来,李宁龙长年与地雷炸弹等爆炸性危险物品打交道,时常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但是每次排爆,他都能以零误差的精准专业技能与死神擦肩而过。李宁龙过人的胆识及过硬的专业技能为战友们所钦佩,他也因此被战友们赞誉为“刀尖上的舞者”。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以下简称“火箭军”)某旅工兵一营地爆连四级军士长、代理排长的李宁龙,战绩连连,功勋满满。15年来,他参与完成演训排爆销毁任务20余次,成功销毁排除不同种类未爆弹100余枚。参加赴刚果(金)维和行动、奥运安保行动等大型任务,并曾荣立三等功2次,被评为全军优秀士官三等奖。

  排爆 必须做到零失误

  “从事我们这个专业,每次排爆都是在与死神做较量,所以必须做到零失误。”李宁龙说。

    

    李宁龙(右)成功完成车底排爆。本人供图

  刚入伍不久时,有一次分兵下连,连长询问李宁龙心里的想法,他没有一丝犹豫,申请去最艰苦、最能锻炼人的地方。

  连长赞赏眼前这个拼劲十足的毛头小子,告诉他工兵营地处山脚下,是个能锻炼人的地方,士兵们每天要扛着四十斤的沙袋于早上下午各跑7.5公里,还得扛着轮胎做深蹲,晚上加班练体能一个小时。李宁龙爽快地答应:“服从组织安排,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就这样,他被分到了工兵一营地爆连。

  挖掘炮弹危险系数极高,即使在有防护服和防护罩做防护的情况下,稍不留神也会酿成不幸,甚至危及生命。刚开始接触排爆时,李宁龙心里也没有底,而且高精尖排爆装备的使用操作对他来说都十分陌生。为了能让自己尽快入门并熟练,他起早贪黑地苦心钻研所有排爆设备的零部件、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等。短短几个月,他从什么都不懂的“小白”蜕变为全营排爆“第一人”。

  2013年10月29日,李宁龙接到排除兄弟单位投掷的一枚哑弹任务。抵达现场后,李宁龙小心仔细地侦查,凭借十多年的实战经验和深厚的专业功底,李宁龙断定手榴弹的击针与底火未发生碰撞,卡在弹体处。

  “当时击针与底火看上去只相距一毫米。”李宁龙临危不惧,立即制定了两个可行性方案。经上级首长认可后,他穿上排爆服,手持排爆杆,二话不说走向投弹区。

  李宁龙屏住呼吸,匍匐向哑弹前进,右臂和手掌的活动幅度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他一只手臂抵住诱爆杆末端,另一只手干脆利落地用劲一撬,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哑弹在离他不到三米的地方被成功排除诱爆。

  李宁龙认为,一名专业排爆手,首先要有敢打必胜的决心,思想上不能畏惧;其次必须精通本职业务,做到胆大心细;另外还要具备不怕牺牲、敢为人先的精神。从事排爆专业十五年,李宁龙深知其危险性,但是即使再危险他都没有畏惧退缩过,“军人应该是在人民在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在抗洪救灾的时候豁得出去,在战争来临的时候冲得上去。”

  维和 “祖国在我心中”

  火箭军前身为第二炮兵,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也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有着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导弹部队特点的“三爱”精神,即爱二炮,献身导弹事业;爱阵地,弘扬创业精神;爱本职,争创一流成绩。

  

    李宁龙(前排中)与战友们研究排爆仪器。本人供图

  一直以来,只要国家需要,火箭军总是冲在前面。在维护世界和平时,在国家举办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时,在抗洪抢险救灾时……火箭军官兵用青春和生命为世界、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李宁龙作为火箭军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曾远赴非洲参加维和行动,贡献青春力量。

  2005年4月,李宁龙奉命参加中国赴刚果(金)第四批工兵连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八个半月。

  “当地人生活贫困,连最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缺医少药,经常有人到我们连队来求医。儿童也没机会上学,大部分儿童因为营养不良而骨瘦如柴,时常在维和连队门口要食物吃。”回忆起十一年前在刚果(金)时的亲眼所见,李宁龙内心依然复杂沉重。

  “在当地,随处可见标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大到汽车,拖拉机、电器,小到服装、办公及生活用品,并且种类繁多。”李宁龙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刚果(金)人民的眼里,中国是一个强大而友好的国家,不是那些冲着他们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来的国家,而是来真诚帮助他们的。”

  在当地异常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作为工程部队,李宁龙所在的维和工兵连完成了大量的工程保障任务,特别是几条重要道路的修复,为当地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维和工兵连出色的任务完成,受到联合国和其他维和友军的赞扬。

  在异国他乡,维和军人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祖国的形象和荣誉,“祖国在我心中”几个大字摆在营区的正中央,也实实在在地印在李宁龙的心里。“每当看到中国结和鲜艳的国旗随风飘扬,我心中感受到的永远是满满的骄傲和自豪。”

  家庭 “是我干好工作的坚强后盾”

  在每一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铁血男儿军人梦,李宁龙的“军人梦”深受其父亲的影响。

  

   排爆现场,李宁龙标定排爆目标。本人供图  

  李宁龙的父亲曾经也是一名军人,父亲常说对他说:“部队是个大熔炉,可以锻炼人。”儿时在电视上看到冲锋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解放军官兵们,李宁龙都会被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无私行为深深感动。也许他的父亲当兵时,和他们一样威严。

  然而,在他看来,像铁人一样的父亲在他十二岁那年病逝。从那以后,生活的重任全都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膀上,靠微薄收入和亲朋好友的接济,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李宁龙和两个姐姐抚养成人。

  在李宁龙读高中那年,大姐考上医科大学,繁重的学费、生活费等所有重担压得母亲喘不过气,李宁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下定决心,给母亲减轻负担,将“军人梦”的人生目标提前。

  “当兵十五年,家庭给我的动力是最大的,尤其是我的母亲和妻子,她们是我干好工作的坚强后盾。”李宁龙说,一直以来,母亲和妻子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并且总是给予他鼓励支持,使他在军营安心工作,不断坚定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把兵当精的信心和决心。

  “母亲身体不好,长年腿脚不便,妻子是一名下岗职工,靠打工挣钱养家,但是她们从未因此给我添加负担。”谈到家庭,李宁龙有些心酸。

  有一天凌晨,孩子发高烧浑身抽搐,妻子一个人背起孩子前往社区卫生院,连续输液一周,直到孩子平安无事。

  “事情过去好几个月,妻子才在电话里告诉我。”李宁龙说。

  “闪耀的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句话对李宁龙来说再真实不过。正是有了家人默默无闻的支持,才有了李宁龙今天在部队的成长进步。

  每一位军人都是伟大的,为了保家卫国,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忍受离别之愁,抛头颅洒热血;每一位军属也是伟大的,为了社会安定和谐,他们不诉苦不抱怨,忍受相思之苦,默默做前线军人们背后的坚实后盾。

  兄弟 祖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战友是彼此从稚嫩少年到成熟男人的第一见证人,战友情是军人这一特殊群体血浓于水的至真至纯的感情,也是他们今生今世都无法忘怀的感情。

  

   李宁龙(右二)为战友们讲解排爆知识。本人供图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参军十五载,李宁龙身边的战友走了一茬又一茬,来了一批又一批,但不变的是他们同吃苦、共“患难”的青春记忆和真挚情谊。

  对李宁龙来说,新兵连的三个月时光是永生难忘的。这三个月是他迈开军旅生涯的第一步,从刚到新训队时吃的第一碗面条到新训结束离开时大家恋恋不舍的情景,时常浮现在他的脑海里,至今历历在目。

  当时李宁龙班有八个人,有一次紧急集合,慌忙之下他错穿了战友的裤子,“当时穿上就感觉不对劲,裤子又大又肥,而战友在一旁急得团团转,当时他胖,根本穿不了我的裤子……”回想起这件趣事,李宁龙说。

  虽然军营生活纪律森严,但是与战友在一起的日子,李宁龙并不觉得枯燥乏味:“祖国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们召唤在一起,部队就是个大家庭,把自己的经历与大家分享,这就是乐趣。”除此之外,连队还会组织各项文化活动丰富军队的娱乐生活,这些在李宁龙看来都是军营生活的调味剂。

  “在一个集体当中,重要的就是要真、要实,不能总算记自己的那点小九九。”军营生活教会了李宁龙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练就了他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培养了他团结协作严于律己的高尚品质生活。

  “兄弟般的情谊和坚强的革命意志是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体现。”李宁龙说。兄弟般的情谊使工兵一营地爆连的兄弟们凝成一股绳,在相互帮助中不断增强凝聚力,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提高战斗力。

  “当得起兵,就要站得好岗。就要爱军、尚武、精武,立足本职岗位,爱岗敬业,苦练精兵。”李宁龙认为,作为新时期的革命军人更应居安思危,苦练军事技能,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做到“逢敌必亮剑、亮剑必打赢”。(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

责任编辑:赵晨阳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