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国宾护卫队队长王雷:彰显大国风范 用热血青春向祖国致敬

发稿时间:2016-08-05 08:1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谢樵,24岁,武警战士,抗震救灾中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幸遇难;张楠,28岁,驻索马里使馆武警官兵,执行任务中遭遇汽车炸弹袭击壮烈牺牲;张超,29岁,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模拟训练故障时在生死瞬间挽救战机殉职早逝……他们为人民安康保驾护航,为科技强军身先士卒,为祖国平安奉献终生。他们是楷模、是先锋、是英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军人!建军89年,一代代军人听党指挥勇往直前,责任在前挺身而出,艰难险阻,玉汝于成,中国军人矢志报国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强军梦。“八一”建军节之际,中国青年网特别推出“中国梦”践行者“青春报国强军梦”八一建军节系列人物专访,与青年网友分飨中国军人的励志故事,歌颂强军路上的中国军魂,为强军梦支撑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精神力量。

  “中国梦”践行者“青春报国强军梦”八一建军节系列人物专访第三期

王雷:守护重于生命 形象高于一切。视频剪辑 樊东林

  在2015年9·3抗战胜利日阅兵庆典中,摩托车礼宾方队护卫着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和烈士子女通过天安门的一幕,感染了亿万中国人。

  “我们能够护卫着国家脊梁、民族精神,率先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习主席的检阅,这对我们国宾护卫队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在这次意义非凡的阅兵庆典中,武警北京总队国宾摩托车护卫队中队长王雷作为车队头车,成为地面方队中第一个通过天安门的人。“老兵们的浴血奋战换来了今日的和平,我们希望用实际行动向他们证明,让他们放心,新时期的军人同样能够保家卫国。”

  9·3抗战胜利日阅兵中摩托车礼宾方队。武警北京总队一师王双战 摄

  从2013年5月参与国宾护卫队重组,重树“国宾卫士”的飒爽雄风,到2014年10月捷克共和国总统米洛什·泽曼访华时,第一次完成护卫任务,再到引领全队圆满完成9·3抗战胜利日阅兵的光荣使命。三年来,王雷共完成109次护卫任务,成为国宾护卫队的领头雁、定盘星。

  不久前,王雷登上央视《开门大吉》的挑战舞台,赢得队员们梦寐以求的电声乐器。在绚丽的舞台上,他与战友们合唱了《渴望光荣》。这或许就是护卫队战士们青春热血的英雄梦,是“国宾卫士”对责任的担当,对目标的执着,对祖国的忠诚。“我的心,你的梦,我们渴望的光荣,是击败所有的不可能,是昂首征服每个巅峰……”

  军旅情怀,那是属于我的光荣与梦想

  如果追溯起王雷心中那份军人情结的开端,或许是儿时的那把玩具枪,或许是最爱的那套迷彩服,也或许是第一次踏进军营。

  “每次父亲去军营看望老朋友,总会带上我,他们让我由衷地心生敬佩。”对于王雷来说,军营就像儿时的游乐园,让他流连忘返、向往着迷。

  不论是受到中学时期军训教官能吃苦、肯担当的精神感染,还是少年时深深扎根于内心的军人梦,王雷在高考志愿单上只填报了一所学校——武警北京指挥学院。就读军校,成为他迈向自己人生梦想的起点。
  从武警北京指挥学院毕业后,王雷被分配至国宾护卫队。“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王雷在采访中不断重复着这句话。

  王雷(左一)与国宾护卫队的战友们。武警北京总队一师王双战 摄

  前进,如滚滚铁流;编队,似长空雁阵;挺立,俨然威武雕像。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王雷曾无数次亲眼目睹国宾护卫队驾驶着重型摩托车,整齐划一,护卫着外宾乘坐的车队,浩浩荡荡穿城而过。如此壮观的景象早已印刻在他的记忆中。

  国宾护卫、鸣放礼炮、检阅三军仪仗队,一向被视为世界各国在外交活动中对来访国宾的最高礼仪。1984年7月12日,隶属于武警北京总队的国宾摩托车护卫队正式成立。此后,这支享有“中华第一骑”美誉的部队共执行护卫任务1680余次。

  2004年,出于缓解北京交通等目的,我国取消国宾摩托护卫礼仪。2014年,隐退十年后的国宾摩托车护卫队再次出现于公众视野。而王雷则是第一批入选重组后的国宾护卫队的队员。

  在王雷看来,自己能参与国宾护卫队的重组,成为护卫队的一员,再次彰显我国大国形象和外交风范,是莫大的幸运。

  国宾护卫队既是确保国宾安全的“卫士”,又是展现外交形象的“骑士”,在队员选拔时,除了要求具备政治合格、身高1米82以上、相貌英俊、体魄强健等基本条件外,还要在训练中经过体能、技能、心理素质等十几道难关的考验。

  凭借优异的成绩,王雷在入选时便担负起副队长的职责。“当时我们这一批一共入选了60多个人,我是唯一一名干部。其实我的压力非常大,我必须在战友中作好表率,所以我最大的对手就是我自己。”

  突破极限,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

  2013年5月16日,王雷仍清晰地记得自己入选国宾护卫队的日子。从那一刻起,王雷为自己定下永争第一的目标。

  一名战士从入选国宾护卫队到能够真正骑上摩托车上岗执勤,至少需要一年半。队员们需经过6大模块18个科目500项内容的训练和考核,淘汰率高达70%。“刚进来那会儿,平均一两天就有人被淘汰。”正因为标准严格,王雷总会处处与自己较劲儿,不断突破体能和心理极限。

  为了练习足够的力量和平衡感去掌控摩托车,推车,可以说是护卫队员们的基本功。然而,当面对高1米25,长2米25,宽1米,排量650cc,自重265公斤的重型摩托车,推车前行也是对毅力的极大挑战。

  “有一次队里组织推车比赛,比赛距离是3公里。推到最后我浑身一点劲都使不上,恨不得把车扔下。”作为队员们的榜样和标杆,王雷背负着太多的期待。“可我知道我一定不能在大家面前掉链子,无论如何我都要得第一。”

  王雷(右二)为队员们示范。武警北京总队一师王双战 摄

  摩托车护卫时速为90至120公里,前后车距保持在1.5米,行驶在公路中心线上的前导车左右偏线不超过5厘米。车队快速起步风驰电掣,紧急制动停车如钉。看似潇洒帅气、威风凛凛的背后,是千万遍的练习和看不见的汗水与伤疤。

  S形绕杆是日常训练的必备项目,把控车头来回自如摆动,这种感觉让王雷无拘无束。“有一次训练时,我的动作太过放松,右脚点到了地上,直接把车带倒了,整个人栽到地上。倒地时,发动机的缸盖砸到了脚上,当时就烫伤了。”

  这一摔成了王雷心里的一道坎儿,整整一周,他都不敢尝试S形绕杆,甚至连正常驾驶都会缩手缩脚。“我看到战友们都完成了这个科目,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摔倒了我可以再爬起来,但如果不爬起来,我永远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和错误。”

  专挑风雪天训练“8”字阵、蛇形阵;时速120公里高速行驶下,不减速、不下线、不改队形;在砖块、锥形帽等障碍物中间保持稳定前行;以80迈快速穿越50米火障、100迈10米之内紧急制动……为了练就过硬的技术,形成高度的默契,护卫队的每一名队员在一次又一次在“不可能”中超越自我。用王雷的话说:“我们代表国家形象,训练没有点拼劲,真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信任。”

  超越自我,国宾卫士不只有“速度与激情”

  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车手驾车如离弦之箭飞驰而过,在人们的印象中,摩托车,无疑代表着速度与激情。

  当王雷收到“45辆车保持10公里时速平稳通过天安门”的阅兵要求,他明白,这将又是一次对自我的超越。

  在2015年9·3抗战胜利日阅兵中,护卫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和烈士子女的摩托车礼宾护卫方队可谓万众瞩目。

  让灵活机动的摩托车行驶得比自行车更慢,对于摩托车编队来说,这样的难度不亚于走钢丝。已经习惯于高速行驶的队员们,从未想过有一天他们的目标竟是要慢下来。

  以慢为最高追求,以稳为最高境界,以齐为最高标准。为此,护卫队员们日行三百公里,通过柔性驾驶、车载水杯、穿越窄路、分块练习、录像回放等方法,实现人车合一。

  过独木桥是慢速行驶的练习之一。为了克服低速行驶下操控难的问题,队员们练习时要在摩托车放上注满水的水杯,然后驾驶后轮宽18厘米的摩托车,在20厘米宽的独木桥上直线行车。

  王雷示意队伍标齐。武警北京总队一师王双战 摄

  “我们不是盯着10公里练,而是瞄着7公里突破。捏多少离合、踩多少油门,车辆会行驶到什么程度,每个人都必须心中有数。”如同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王雷认为,攻克困难没有捷径,必定都是熟能生巧。

  除了“慢”和“稳”的要求,45名队员还得完全凭借肉眼和经验相互标齐排面,形成横、纵、斜三条线。教练们拿着秒表、钢尺、吊线对车速和车位进行精确测量。连续八个月,每天十小时的训练,只为保证零误差的承诺。

  “你如果能够很自如,后面的战士跟着你就很踏实,如果你都乱了阵脚,后边就全盘皆输。”国宾护卫队领队吴万涛的一番话让王雷倍感责任重大。王雷不敢有丝毫松懈,每一个动作几乎都成了条件反射。

  “祝贺你成功了!”这是阅兵结束后,父亲王桥海在电话里对儿子说的第一句话。作为一名老党员,即使担心、思念,但王桥海却常对王雷说:“你不光是我的儿子,你是国家的儿子!”他以王雷能担负这神圣光荣的任务而骄傲,也深知他长年累月的付出与艰辛。

  事实上,在国宾护卫队里,这样的付出绝不是特例。为了完成特训,孙朋磊两次推迟婚期,刘琳没能赶上看老父亲最后一眼……在营队里,有一面“手套墙”,专门贴上战士们抓车把用坏的手套。它们有的磨得发毛,有的破了好几个洞,每一双磨损不堪的手套,都是国宾护卫队队员艰辛付出的永恒印记。 (中国青年网记者 朱梦琪)

责任编辑:秦亮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