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小明:热爱生活播种梦想。视频剪辑 付一鸣(实习)
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人生五年,他实现了从基础工资800元的不起眼实习生到年薪15万的中层领导的飞跃;
第二个人生五年,他在举步维艰的创业路上构建起了固定资产达到几千万的校企一体化产业园;
如今他正践行着第三个“五年计划”,将特教学院做出规模,将残疾人创业园区做出影响力。
“80后”创业者郎小明用自身行动诠释了一个残疾青年自强不息的人生道路,以赤诚之心勾勒出了属于自己的动人篇章。
郎小明参加“感动吉林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本人供图
求学之路多磨难 热爱生活播种梦想
1981年春天,郎小明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的一个农村家庭,两岁那年他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而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自此落下终身残疾。但是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未来的渴望让他始终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不轻易言弃。
由于身体原因,郎小明九岁时才走入学校。只要赶上特殊的天气,他到达教室的时候就会浑身是雪或者泥水,狼狈不堪。看到小伙伴们都去学骑车,郎小明也不由很羡慕,怕人笑话就自己偷偷找没人的地方练习。最初因为掌握不好平衡,总是一次次跌倒,最严重的一次狠狠跌倒后,手掌差点被地上的钉子穿透。
谈起那次经历,郎小明感触良多,“可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奇迹般地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因此懂得了生活在设置无数磨难考验我们的时候,也给予了我们可以期许的成功。只要我们咬牙挺过去,就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未来。”
上学期间,郎小明的同学朋友给予了他很多帮助和鼓励。一位同学数年如一日地在上学、放学途中背着他前进,寒冬酷暑从不缺席,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这让年幼的他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回报社会、回报给那些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哪怕在最艰难的时候,我也不忍心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承受苦难。”
2001年,郎小明以高于录取线15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北华大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家乡,外出求学。不难想象,一个离家在外、身患残疾的学子总会面临各种困难。
“我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我会用行动证明别人能做的我一样不少,甚至比他们更加优秀。”
郎小明课上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校内担任多项学生干部职位,多次获得公开表彰,课下他在同学和室友休息娱乐时也决不放松、不断挑战自己。最初他选择卖电话卡、复读机等一些简单的兼职,到了大三那年他已经拥有了一家300平米左右的饭店。
“那时每天5点钟起床,半夜才能入睡。多少次回到宿舍后已经累得几乎没有力气站稳,但我一直咬牙坚持着,自己选择的道路没有回头的理由。”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但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人脉,更磨砺了面对未来的勇气和信心,为今后的创业路途打下了坚实牢固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郎小明怀揣梦想,踏上了求职之路。和所有应届毕业生一样,他每天投递几十份简历,成绩优异、社会经验丰富的他受到很多单位的青睐,然而因为身体情况只有两家单位通知他参加面试,最终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录用了他。
他从一名基本工资800元的实习生做起,每天上下班需要倒三趟车。为了更好完成工作,曾有过一个月上班28天的经历,到了晚上经常把几个电脑椅拼到一起睡觉,醒了就继续工作。他的努力和付出被领导同事看在眼里,并一步步晋升为中层领导。
节假日期间,郎小明(左一)对在校学生挨家挨户进行家访并慰问贫困生。本人供图
白手起家不言弃 圆无数学子求学梦
在求职、工作路途上吃尽苦头的郎小明没有安于现状,而是萌发了创业的想法。
大学期间的打工经历以及最初的求职经历让郎小明意识到没有能力就只能被社会抛弃,并一直渴望有一天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工作期间他结识了一些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求学的孩子,他们很有能力也很有想法,却缺乏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机会。
“这促使我树立了一个梦想——建一所能帮助这些贫困学子完成学业的大学。我始终有一种感觉,我是为教育而生的,我一定要实现我最钟爱的教育事业。”郎小明谈起创业初始时如此说道。
2009年,尽管时机不是很成熟,但郎小明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要实现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无数贫困家庭学子的教育梦想。
创业初期举步维艰,没有任何国家政策以及资金扶持,他就东拼西凑,向亲朋好友借钱;修建教学楼时缺少人手,他就带着老师和学生一起和建筑工人摸爬滚打完成装修;缺乏相关经验,他就多方寻找相关材料、亲自调研,到其他学校参与招生宣讲工作,并且多次深入企业走访其他同类院校学习先进办学经验。
“记得有一次有50吨水泥临时到货,天气阴沉沉的,马上就要下起大雨。凌晨一点钟没有任何工人,我跟15名师生在没有口罩的情况下将所有水泥抬到楼内。当时鼻腔咽喉里全是水泥,呼吸都逐渐变得困难起来。装卸完毕时,大家根本看不清谁是谁,所有人都站到在大雨中洗刷污渍。”谈起最初创业时的种种过往,郎小明的心里回荡着的是振奋与感动。
他认为创业最重要的是一颗不服输的心。多少次企业面临困境,郎小明选择在没人的角落独自对着天空呐喊释放压力,甚至泣不成声。而收拾好心情之后,又总能含泪而笑,带着信心再度出发,迎接挑战,“因为我知道,除了坚强和自信,我别无选择。”
也正是这种团结一致、不曾言弃的精神支持郎小明和他的团队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着前行。
郎小明现任东北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企业员工人数达到近300人,企业固定资产达到近2000万元,学校立足于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精神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学校鼓励残疾人、大学生创业就业,为他们提供交流办公场所和相应服务,是吉林省首家校企一体化办学院校。
郎小明说,“我虽然身体残疾,但相比起盲人,我可以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相比起聋哑人,我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相比起生活在战争中的人,我的祖国和谐繁荣。我感谢上苍赐予我这么多,我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郎小明(左三)参加爱心捐赠活动,和学生们合影留念。本人供图
公益善举暖人心 坚信善良是一种选择
时至今日虽然仍处在创业的艰难阶段,郎小明不忘勇担社会责任。学校创办之初就确立了办学公益教育理念,他高度重视扶困助学工作的开展,设立了面向全国贫困毕业生的教育公益基金,积极参与社会上的各类爱心助学以及公益活动。
每年寒假春节期间,郎小明都会带领所有老师对在校学生挨家挨户进行家访并慰问贫困生。学校每年免费招收多名孤儿以及残疾学生,几年来学校免费照顾资助贫困学子百余名,并且招收多名残疾员工。
郎小明曾经免费招收过一对年迈夫妇在火车站捡来的脑瘫弃婴,孩子在念书期间因为风湿热导致的并发症多次瘫痪住院,他总是负担所有医药费并且安排师生轮流护理,甚至出钱帮身患疾病的老人做手术。
随着帮扶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郎小明被评选为“感动吉林十大人物”。
“站到颁奖台的那一刻,我强烈感受到社会需要正能量,而这种正能量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传承。在我自己看来我也没做什么,我相信好人必定会有好报。”现如今,郎小明还与受帮扶的家庭保持联系,不时了解他们的近况。
很多人赞扬和羡慕他今天的成绩,但过程之艰辛只有郎小明自己最清楚,整整十年他没有休息日,不忍心让值班大爷留守的他连年三十都是在单位度过。
谈及家人,郎小明欣慰之余不免有些愧疚,他很少陪伴已经六岁的女儿,女儿总是在媒体和报道中才能了解到父亲的故事,“在她小时候我告诉她,知道爸爸为什么上电视吗?因为爸爸是好人,你长大后也一定要做个好人!”
朴实的话语和常年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亲朋好友,大家从最初的不理解甚至多次劝他放弃教育事业,到现如今的鼎力支持。“这足以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也为他们而感到骄傲。”郎小明毫不掩饰自己的自豪和欣喜。
2016年5月,郎小明被评选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创新创业好青年”。对此,他表示,“获得的每一个奖项和称号都是对我的一种肯定和鞭策,让我更加不留余力地为那些需要我的人奔跑。我始终认为聪明是一种智慧,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对于青少年和与他相同的残疾创业者,郎小明也送上寄语和祝福,“虽然我们身患残疾,但是一定要做充满阳光、传递正能量、为社会积极做贡献的人。承认失败比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忍耐容易很多,但是我不服气,我相信遗憾比失败更可怕,我要向所有人证明,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而是来改变社会的!”(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