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毛媛媛手绘1000多张图表、汇集数百条业务信息,在脑海中生成“通信网络全景图”——
【巾帼风采】黄土高原上的“通信玫瑰”

发稿时间:2025-11-10 10:17:00 来源: 《工人日报》

  毛媛媛在通信机房内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受访者供图

  甘肃庆阳,初秋的通信机房内,一位身着蓝色工装的年轻女工正俯身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只见她手指轻点,屏幕上的数据流如音符般跳动,她的眼神专注而坚定——她叫毛媛媛,今年刚到而立之年,却已拥有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级技术标兵、全国技能竞赛获奖者等荣誉。

  入职7年,她用脚步丈量电网通信的每一寸脉络,用汗水浇灌出一朵在黄土高原上绽放的“通信玫瑰”。

  破解“韭菜与麦苗”的困惑

  2018年夏天,22岁的毛媛媛走出大学校门,怀揣对未来的憧憬,踏入国网庆阳供电公司的大门,成为一名电力通信运检学徒工。

  然而,现实的第一课,来得有些猝不及防。

  “电力塔上哪根是电缆?哪根是光缆?”上班第一天,师傅随口一问,就让她愣在原地,脸涨得通红。对她而言,这两根线缆的区别,不亚于“韭菜和麦苗”。第二天,她试图搬动线缆沟道的水泥盖板,使出浑身力气却纹丝不动。第三天,同事让她说出某台设备的操作规程,她再次哑口无言——那台设备,她连名字都没听过。

  夜深人静时,她在日记中写道:“没有人天生就是能工巧手,每个技术能手背后,都是千百次的摔打与磨砺。”

  从此,毛媛媛的工装口袋里多了一个小本子。工作中的每一个疑问、每一次操作难点,她都记下来,下班后翻书查资料,请教师傅,直到弄懂为止。

  庆阳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通信站点散布在山野之间。无论严寒酷暑,她坚持走到每一个变电站,仔细观察设备布局、光缆走向、机房结构。每到一处,她都会手绘机房平面图、设备面板图、光缆路由图,一笔一画,力求精准。

  “她画的图,比CAD还准。”同事们评价说。

  就这样,寒来暑往,她走遍了庆阳供电区域的上百个通信站点,绘制出1000多张图表,汇集了数百条业务信息。她的脑海中,也逐渐构建起一张完整的“通信网络全景图”。

  基于这些积累,她创新提出“一站一册、一缆一册”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牵头建立“一升四统三级协管”体系——即提升标准化水平,统一台账、统一图档、统一流程、统一标准,实行公司、班组、个人三级协同管理。这一模式极大提升了通信网络运维效率,成为庆阳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深夜抢修点亮跨省调度灯

  考验总在深夜降临。

  2019年5月27日傍晚,毛媛媛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手机突然响起:陕西丰乐至桃曲变光缆改迁后,330千伏丰乐变电设备出现了脱管情况,一级通信业务面临中断风险。

  毛媛媛立刻赶往变电站,但现场情况比预想得更复杂。光缆开裂导致放大器应急关闭,监控通道失效,设备“失联”。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通信中断将影响跨省电网调度。

  “最笨的办法,就是最稳的办法。”毛媛媛冷静下来,带领团队逐段排查。终于,故障点被锁定。经过数小时紧张抢修,设备恢复运行,指示灯重新亮起。

  当她走出变电站,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手机屏幕亮起,一条生日祝福弹出——那天,是她的生日。

  “敢于迎难而上,好样的小毛,继续加油!”她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配图是黎明的曙光。

  2020年冬,银西高铁即将开通,庆阳人民翘首以盼。然而,330千伏萧关变电站的通信光缆却因为极寒天气中断。

  “我们等不起,也输不起。”毛媛媛和团队赶赴现场。三九严寒,北风刺骨,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光缆熔接对环境要求极高,每一次操作都需要屏息凝神。

  手冻得发紫,搓一搓继续操作;眼睛被寒风吹得酸涩流泪,擦一擦再接着干。熔接机一次次报错,她一遍遍重来。

  “手都冻得没知觉了,但心是热的。”她说,“那一刻,我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千千万万等着坐上高铁的乡亲。”

  终于,几小时后,机器发出清脆的“咔嚓”声——光缆熔接成功!信号恢复,系统正常。团队欢呼雀跃,毛媛媛默默收起工具,脸上露出笑容。

  小本子的蜕变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毛媛媛开始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也因此获得了成长加速度。

  2019年,她获得庆阳市技术标兵;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获评甘肃省技术标兵;2021年,在省级通信网络技能竞赛中,斩获个人一等奖。

  2022年,她参加国网公司通信专业技能比武。为了斩获佳绩,她白天练实操,晚上啃理论,反复模拟故障处理流程。最终,夺得个人三等奖,成为甘肃省参赛选手中的第一名。

  2023年,省级一类“科技保安创新技能竞赛”再次给了她展示的舞台。

  这一次,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创新成果的展示。她和团队反复打磨项目方案,甚至连答辩时的语速、情绪、走位都精心设计。最终,团队斩获佳绩,她个人也荣获一等奖。同年,毛媛媛被授予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7年来,毛媛媛从一名懵懂的毕业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她先后参与重大保电任务30余次,处理通信故障100余起,参与编制技术规范5项,发表创新成果3项。

  如今,毛媛媛依然每天奔走在变电站与机房之间。她的工装口袋里,依旧揣着那个小本子。不同的是,本子上的文字,从最初的工作疑问,变成了经验总结,又变成了关于创新创效的新构想。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