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让铁道文化“活”在学生的血脉里

发稿时间:2025-10-27 10:12: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灯光缓缓暗下,舞台上的时空仿佛穿越百年。“中国人真能修铁路?”饰演慈禧的学生语气里满是质疑,而饰演詹天佑的大三学生崔精锐身着清代袍服,眼神坚定如铁:“中国人的铁路,一定要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来修!”这句来自话剧《詹天佑》的台词,让台下掌声经久不息——这场演出的主角,全是山东职业学院天佑书院海佑话剧社的学生,他们来自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铁道工程技术等不同专业,没有丝毫表演基础,却用真诚演绎出了百年前铁路人的家国情怀。

  “同学们挤着课后时间排练,从台词到走位反复打磨,太不容易了。”话剧社指导老师周龙慧望着台上,满是欣慰。这个2024年10月成立的社团,短短1年时间,已发展成拥有演员、道具、化妆等多个组别,有近百名成员的特色品牌社团。从新生开学教育的“第一课”,到校企合作活动、社区文化交流等学校各类文化活动中,总能看到海佑话剧团的身影。他们排演的话剧《詹天佑》,已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保留项目”。“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铁道文化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学生内心的认同与自觉的行动。话剧《詹天佑》的排演就是其中一种形式。此外,我们还通过校园景观打造、课堂教学改革、文化活动开展等多种方式,让铁道文化全方位、系统性地‘活’在校园里,实现对学生的立体浸润。”山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赵凤文说。

  话剧排演如工匠对器物的“精工锻造”,台上的每一分钟背后,都有台下的细心打磨和反复推敲。分幕打磨是每日必修课,学校6个“一站式”学生社区里,铁路文化驿站和图书馆的“铁路书单”专区常常有老师和同学们创作、排练的身影。除了排练,周龙慧会带同学们一起观摩经典戏剧,揣摩戏剧编排与表演的方法。她还组织同学们一起看詹天佑等剧中人物相关的电影、传记,反复推敲人物经历、个性、情感,让布景、道具、表演等更为还原史实、入木三分。

  崔精锐在剧中饰演詹天佑。登上舞台,他是“詹天佑”,走下舞台,詹天佑的故事让他觉得,选择铁路事业不仅是选择一种工作,更是选了一份沉下心、扛住事的责任。校园里的学习生活和舞台上的经历,都在激发着他对这份事业的情感。在学校里,可以看到按原貌复建的津浦铁路济南站、上游蒸汽机车静述沧桑,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捐赠的11辆完整编组列车绕行半个校园,“车同轨”铁路技术史馆在真实车厢中陈列技术演进,枕木路、轮对等遍布校园,共同构筑起“一站一馆一环线,一区一驿一画廊”的校园景观。“在教室里学习车辆构造会觉得很抽象,但走到校园就看到实物了,这些都是活的教材。”崔精锐说。

  这方舞台背后,是山东职业学院深厚的铁道文化沃土。为了将铁道文化精神内核深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山东职业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分段培养学生,与行业头部企业成立“天佑工坊班”“铁驰先锋”等现场工程师学院,与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产业学院,学生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分段进行,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在“真刀实枪”中将铁道文化的精髓与行业的规范标准,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与精神底色。学校还搭建了人文大讲堂、“行·知”讲堂等文化传播平台,常态化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技能大师”进课堂,让学生对话行业楷模。“让年轻人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角。”宣传部部长杜树元说,“目前学校构建了‘铁道文化+’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校企联合打造了火车音乐节、‘山栀花开’红色专列等41个活动品牌,孵化出22个文艺社团、师生创作12部原创作品,学生在创作演绎中深化价值认同,让铁道文化‘有声有色’”。

  在话剧《詹天佑》的尾声,演员们全体上台,发出现代铁路学子的集体宣言。“这一幕不是简单的结尾,它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精神找到了载体,最终完成了从‘讲述他们’到‘定义我们’的升华,让铁道文化‘活’在青春血脉里。”周龙慧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毕若旭 实习生 孙子骐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27日 03版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