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从贵州大山跑向世界之巅——
“越野跑女王”姚妙的答案藏在山野里

发稿时间:2025-09-30 09:5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姚妙在越野跑中探索自我。迈胜供图

  今年夏天的阿尔卑斯山谷,中国越野跑运动员姚妙第二个冲过UTMB(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总决赛OCC组别(50公里组别)的终点线,但她没有身披国旗庆祝。“因为我不是冠军”,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沮丧,“我不想假装大度,说我拿到第二也很高兴,因为这次我真的很想赢”。

  十几天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冠军选手因兴奋剂违规被取消成绩,姚妙递补冠军,成为首位在UTMB决赛不同组别三度折桂的亚洲运动员。不过失而复得的感觉并非都是喜悦,“冲线那一刻,我的比赛就已结束。别人犯错,不会让我变得更好。”她早已进入复盘,“我该怎么提升自己,才能真正去赢?”

  姚妙的“清醒”和“有态度”,是从山野间和生活中磨砺出来的,这条通往世界之巅的路,起点在贵州的大山深处。

  1997年出生的姚妙,是六盘水一个贫困家庭的第六个孩子,她的童年复刻着哥哥姐姐们的轨迹:背着竹篓上山挖土豆、采野菜。“我家在半山腰,学校在山下,距离大概3公里,每天两次往返下来,就是12公里的徒步。”那时的姚妙不会想到,脚下的大山,日后会成为她的赛场,“当时根本不知道越野跑。怎么还会有这么一项与山有关的运动?”

  姚妙的运动天赋很快得到认可。2012年,她在贵州省青少年运动会上崭露头角,便被贵阳市体校选中,从自行车项目转到中长跑,虽然成绩不算突出,但偶尔微薄的比赛奖金也让她能满足于“像三姐一样有养活自己的本事”——当年,三姐靠自己的努力开了婚庆公司,这和村里普遍过早结婚生子的女孩不太一样。

  可贵州耐力项目人才辈出,竞争异常激烈,姚妙最终未能入选专业队,只能前往江西跟着姐姐学习美妆谋生,但折腾那些弯翘的睫毛和闪亮的美甲无法让姚妙提起兴趣,她惦记跑步,坚持每天清晨训练。

  2016年,中国的越野跑以及超级马拉松运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姚妙想靠比赛改变自己经济上捉襟见肘的状态,便借钱报名参加了张掖百公里越野赛。虽然她首次越野跑的尝试,以高原反应叠加生理期“被迫退赛”而结束,不仅没能获奖,倒欠下1000多元,但是,“首次参赛失败反而坚定了我的职业决心。”姚妙和其他跑者合租后沉下心训练,仅3周后,她便夺得了国内另一项高原百公里越野赛事的冠军。

  接下来的两年,被唤醒天赋的姚妙在国内越野赛场所向披靡,并从2018年开始征战国际赛场。她第一次参加UTMB,就在CCC组别(100公里组别)中夺冠并刷新纪录,成为首位在该赛事夺冠的亚洲女性。从此,在这个专业的圈子里,她的名字前多了一个“越野跑女王”的称号。

  “无论什么比赛,只要起跑,我就想赢,不管策略,只要有力气就得往前冲。”那几年,但凡参赛,姚妙就想夺冠,一旦失利,就会陷入“我不够刻苦”的内耗循环,继续压榨自己的身体和情绪。最终,2019年国际赛场接连受挫的她在UTMB“栽了跟头”——在领先情况下因突发短暂失明,不得不在120公里处退赛(全程约170公里)。

  失利和伤病一起袭来,“被打击得差不多了”。姚妙坦言,她一度想放弃越野跑,幸好滑到低谷时,她开始试着在坚持自我和信任他人之间寻找平衡,并在马拉松赛场重获自信。渐渐地,她发现自己对冠军的渴望开始结合“享受比赛”的感觉,即便失利,她也不再轻易埋怨自己,“训练有误就改训练,身体原因就调身体”。

  重回越野赛场后,姚妙的思维变得越来越职业化。在越野跑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运动项目中,精英选手光有职业思维还不够,还得对接团队、赞助商,妥善安排训练与生活。2023年,她开始尝试全新的科学补给方案,2024年5月开始跟随著名法国教练格雷戈里·沃莱接受更系统的科学训练方法,并在2024年重夺UTMB-OCC组别冠军,成为亚洲首位UTMB双料冠军。“越是极端比赛条件,科学补给越重要。”姚妙记得在今年UTMB的赛道上,她过了补给站五六公里仍未找到水源,“我随身带着能量粉,但必须有水才能冲泡,我就接了牛棚里给牛喝的水,补充能量后,状态才慢慢回升”。

  天气突变,在山间找水源,遇火车拦路……姚妙早已学会接受比赛中的不确定性,甚至因这些变化更加笃信自己对越野跑的热爱。“相比马拉松,越野跑能跑过不同的风景,路面变化很多,需要随时判断选择,更刺激。”或许,正因曾经的生活选择有限,在山野中作出的每一个决策,才更成为她忠于自我的表达。

  这种表达也让姚妙的性格鲜明起来。她不断呼吁赛事方能更多考虑女性运动员的特殊需求,如生理期、哺乳期、如厕便利性等,营造更友好的赛事环境;当外界冠以她“越野跑女王”名号,她直言:“什么头衔无所谓,没动力也没压力,我的兴趣不在这块儿。”

  “我的天赋可能都用在越野跑里了”,姚妙觉得自己并不擅长处理生活问题:她可以在一周内适应不同的山地环境,却很难描述出一个代表“生活”的日常场景,即便已经有了家庭,她也很难从跑步中抽离,“是我先生走入了我的跑步世界,而不是我跟他进入了生活”。

  姚妙现在还不想慢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自己是谁,现在依然不够清晰,我还需要继续寻找。”但可以肯定,姚妙的答案,藏在山野里。

  本报北京9月29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30日 08版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