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北一路803号,是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以下简称刑侦总队)的所在地,因此刑侦总队也被上海市民亲切地称为“刑警803”。
刑事案件数量持续下降,连续11年实现命案全破、连续8年实现抢案全破,入户盗窃案件破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过去,刑警直面的是“刀锋”上的惊心动魄,要靠“铁脚板”走千家万户,如今,他们的主战场延伸到了更为隐蔽的角落,需要在“云端”与诈骗分子展开没有硝烟的较量。
“青春803”突击队报到
只是不小心帮朋友点了投票链接,自己购物平台的账号就被盗了?前不久,上海市民吴先生在收到信用卡对账单后,发现莫名多出一笔5800多元的费用。经过核对,他的购物平台账户被人下单了一箱高档白酒。吴先生怀疑账号被他人盗用,遂报警求助。
这起案件作案手法相对新颖,到底该定性为电诈还是盗窃?这很快引起刑侦总队“青春803”突击队的关注。在老侦查员带领下,青年民警主动展开综合研判,最终认定这是一起“隔空盗窃案”。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盗取社交平台账号,再将钓鱼链接伪装成投票链接群发,一旦有人扫码或点击链接,就会跳转至填写个人信息的界面,看似是为了规范投票行为,实则是在盗取账户。”刑侦总队五支队探长庞连彪说。作为“青春803”突击队成员,庞连彪也是本案的主办之一,他已和队员们将2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并对上下游犯罪开展深挖调查。
“我们集结了155名青年刑警,组建了一支以90后为主的‘青春803’突击队,让他们全流程参与办案环节,成为案件‘主办’,以此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刑侦总队“青春803”突击队队长、团工委书记李阳向记者介绍说。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刑侦总队已牵头全市刑侦部门侦破涉企、涉民生领域案件500余起。
用科技将“大海”缩小成“池塘”
一把沾血的不锈钢菜刀、一份撕毁的通讯录、一只泡入脸盆的手机和一个吃剩的水果残骸……23年前,宝山区某小区出租屋内,一名女子被人杀害。尽管在现场提取到了嫌疑人的生物信息,但受技术条件等限制,凶手身份成谜。此后的20年间,警方每年都会组织侦查员复盘研究,并进行扩线侦查。
“近年来,我们将科学技术、数据应用与侦查工作融合,为纸质化的积案材料建立了数字化‘一案一档’,创新图像技术侦查破案。”刑侦总队一支队探长陈浩透露,转机出现在2024年2月,警方发现这起命案遗留的生物物证与江苏警方正在侦办的一起盗窃案件存在关联。至此,尘封的物证终于迎来“开口说话”的机会。经过进一步交叉比对,警方确认该生物物证属于已故村民沈某,这起尘封23载的命案终于真相大白。
“在新时代的刑侦工作中,刑事科学技术与传统的侦查排摸相辅相成,技术为侦查指明了方向,将‘大海’缩小成了‘池塘’,而这个缩小的过程,还得需要侦查员的脚底板功夫。”刑侦总队刑事技术民警杨帆说。
在无声战场守护“钱袋子”
“闵行华山西院附近,夏阿姨疑似遭遇‘冒充抖音客服’诈骗,手机已被远程控制……”
“浦东航头一小区内,蔡先生疑似遭遇‘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已向涉诈账户转账……”
在上海市反诈中心,一条条实时指令传来。刑侦总队二支队副大队长王烨华介绍说:“我们根据潜在被害人被骗的可能性和紧急程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级分类开展短信提示、电话提醒、见面劝阻。”
随着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为刑侦工作的主战场,如何更全面地普及反诈知识、更精准地拆解最新电诈犯罪手法,成为摆在“刑警803”面前的新考题。
“与传统刑事案件不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可防性犯罪,为此,我们转变思路,从事后打击延伸到事先防范,利用新技术动态搭建应用模型,着力织密技术防阻、预警劝阻、资金拦阻‘三张网’。”王烨华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上海市反诈中心日均产出潜在被害人预警信息30余万条,电话劝阻4万余人次、见面劝阻2000余人次,通过资金防阻体系为人民群众避免了近24亿元损失。
“反诈工作需要与诈骗分子斗智斗勇,与不断变化的诈骗手法赛跑,只有跑赢了,才能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王烨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