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麒与运-20合影。王锐杰/摄
在空军组织的多场重大演训中,“陈参谋”是位“灵魂人物”。每逢任务筹划,总有人会说:“找运投组陈参谋!”此时,运筹帷幄的指挥大厅里,一位身着飞行服的年轻中校便会从席位上应声而起。
他是空军航空兵某部飞行员陈思麒,一名90后空中“棋手”。这些年来,从飞行员到机长再到参谋,陈思麒驾驭“大国之翼”翱翔云天,在空中战场上留下了自己的制胜航迹。
起初,陈思麒无意做运输机飞行员。他的梦想是成为战斗机飞行员,开着“杀气外露、高速敏捷”的战斗机,实现“独行侠”的英雄梦。但同为运输机飞行员的父亲告诉他:“如果优秀飞行员都去开战斗机,运输机的发展就始终跟不上。这个领域更需要一群有勇气、不怕挫折、愿意学习的年轻人。”
父亲的话点醒了陈思麒,他开始懂得,个人梦想与空军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从此,他将目标瞄向空军战略投送领域,为成为一名合格的运输机飞行员而全力以赴。
从飞行学员到运输机部队战斗员,年仅27岁的陈思麒已经飞过5种机型。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他成为所在部队首批改装运-20飞行员中最年轻的一个,后又担任运-20机长,并驾驶“鲲鹏”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
在陈思麒看来,自己赶上了中国空军战略投送能力跨越式发展的好时代。他始终记得第一次坐进运-20驾驶舱时的情景,当屏显上呈现清一色的中文时,他感到无以言表的自豪。
被誉为“大国之翼”的运-20,是我军战略投送能力跃升的标志。大幅提升的装备性能给运输机飞行员带来全新的思维理念,改装时,陈思麒开始思考如何加强对战略投送力量的统筹运用。
在一次空军重大演训任务中,战略投送相关课目被定为演练重点内容之一,陈思麒以运输机飞行员的身份参加了前期谋划工作。他大胆向指挥员提出更进一步推进战略投送质效探索,并将自己长期总结的空中机动作战标准化、工业化指控程序构想全盘托出。
陈思麒的想法让指挥员眼前一亮。指挥机构当即组建运投小组,陈思麒有了自己的团队。随后,这个临时组建、平均年龄27岁的6人小组,从规范各单位运输需求的提报单做起,逐步实现需求提报标准化、任务规划流程化,并梳理出从战役指挥直达机组的实时指控网络。他们还用1张思维导图加5张表格,协助指挥员完成了整个战场的机动指挥,因此被空军授予“首创奖”。
此后重大演训任务中,陈思麒又与4名工程师协同,对此前的成熟做法进行升级迭代,用软件工厂的方式开发空中机动任务规划系统。在当年的演训任务中,这套系统大放异彩,又一次大幅缩短了任务周期。他和团队再次荣获“首创奖”,这次奖牌上还镌刻了“陈思麒团队”五个字。
陈思麒对运输机飞行员在未来战场上的角色定位有了新的理解。成为运-20机长后,他一头扎进联合作战领域的研究中,探索运-20在体系作战中的能力边线。
“运-20强大的运载能力几乎能为一切战斗力要素插上飞翔的翅膀。它每一次腾空而起,都是一次同体系融合。”陈思麒说。在人民空军历史性跨入战略空军门槛,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全面跨越的今天,唯有加快提高体系作战能力,才能更好满足未来空中联合作战的需求。
运-20便是这套联合体系中的“空中平台”。陈思麒记得,在一次与外军的联演联训中,几个演练日战局接连陷入被动。规划投送时,陈思麒意识到,“空中联合战场时间以秒为计,兵力多元复杂,面对庞杂的数据,仅有联合指挥的概念还不够,必须要有自己的联合空中指控操作系统。”
他立即召集小组成员,道出了关于空中机动任务规划系统的想法。组员们投身数据战场,研究资料、开发软件,边学边打,边打边总结。不管在教室里还是饭桌上,组员们总在激烈讨论,有时甚至“唇枪舌剑”。第一版“联合空中作战计划标准化操作程序”很快诞生,他们凭借这套程序,在演训结束前打出一个大反攻。
陈思麒知道,运输机这一机型本身的生存能力较弱,要求运输机飞行员必须具备极强的联合意识,做到“升空即联合”。而运-20机长必须拥有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要在更加立体广阔的联合作战领域,成为能够建立更多链接的重要节点。
这是陈思麒和组员如今的新课题。为此,他们时常远程加班交流经验,还利用任务间隙,到小组各成员所在部队进行调研,共同推动这套联合空中作战计划标准化操作程序的版本升级。
随着研究深入,陈思麒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大。从空勤到战勤,扩大到后勤、政治干部,还有不少兄弟军种部队的战友主动前来交流。
“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赢,这也是联结我们友谊的纽带。”谈及未来空中战场,陈思麒畅想,“在庞大的联合空中行动计划界面上,各类航空器飞行计划、信息支撑任务、保障支援行动有序联动,航线交织叠加。机动,正是这幅图景的灵魂所在!”
如今,陈思麒自豪于驾驭“鲲鹏”。“我们是国家的长臂,手中握的可以是橄榄枝,也可以是挥向敌后的重锤。”他就像一位雄心勃勃的棋手,在空军战略转型这盘大棋局上绸缪帷幄。他知道,当有一天祖国和人民需要时,自己和团队的成员必能在战场上打出制胜一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刘鹏越 邓栋之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24日 01版